有些对健康有益才答应使用的。反之,假如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食用防腐剂,而致食物腐败变质,产生黄曲霉菌,才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可以说,一些食品离开了添加剂就无法达到应有的质量。
(3)天然品不等于安全,合成品不等于有毒。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食品。食品的优劣,不能以所含成份是天然生成还是人工合成来衡量,天然物质并非全部是无害的,人工合成物质也并非都会有损健康。比如:人类食物的动植物,有些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物质;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中草药就不认可;用于生产食品的油脂、调味品、面粉等原料本身就已经含有合成防腐剂;人类大量服用的西药都是合成化学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的。超量使用,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适得其反。
2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
威胁之一。目前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或为了达到某一指标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存在于禽、畜、水产品;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品;面粉中超量添加增白剂;腌菜中超量使用苯甲酸;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海产品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使用苯甲醛浸泡;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快”,在我国南方城市曾多次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其他质量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广东的有毒大米事件;江西、湖北等地在粮食制品中非法掺入非食用原料甲醛、二氧化硫以及工业漂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事件;河北等地发生火锅加入罂粟壳事件;河南、青岛等地发生给大米添加矿物油及人工合成色素事件等等,这使消费者身心受到伤害,以致“谈食色变”,产生“吃”的安全惧怕心理,吃什么都不放心,都不安全。
食品安全惧怕不消除,将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重视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治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食品加工企业在选用食品添加剂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规,并严格执行。其次,选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以下原则:(1)添加剂不能破坏食品的营养素,不能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2)不得掩盖腐败变质食品的缺陷;(3)使用方便安全,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4)使用于食品中,能分析鉴定出来。
3加强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
国外先进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体系非常严密,发现违规行为,非让你倾家荡产不可,有谁还敢去冒这个险?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食品行业的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过轻,不但起不到惩戒作用,反过来实际上放纵了违法者,结果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恶化态势,食品污染愈演愈烈,这十分令人担忧。为了尽快消除这些负面的影响,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营造食品安全放心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放心食品的消费信心,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国家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应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具体的标准及监管程序,积极探索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和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体系。
(1)建立健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生产条件。比如: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