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木聚糖酶产生菌选育研究论文

接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24h(37℃、160rpm),取10ml菌液加入发酵培养基中,于37℃、160rpm/min摇床培养,96h后,取发酵液测酶活,比较各菌发酵液的酶活,找出酶活较高的菌株。1.2.4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7]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得上清液,即为粗酶液,适当稀释,试管中加入1的华木木聚糖1.8ml,40℃保温5min,加入0.2ml酶液,40℃准确反应40min,加入1.5mldns试剂,混合均匀于沸水浴中保温5min显色,迅速冷却,加21.5ml蒸馏水,混匀。空白管先加0.2ml酶液,沸水浴中保持5min,使酶失活,再加入1.5mldns试剂和1.8ml1的木聚糖,混合均匀沸水浴中保温5min显色,迅速冷却,加21.5ml蒸馏水,混匀。在λ=520nm处测od值,通过标准曲线得出酶活单位。酶活力单位定义为:以木聚糖为底物,每分钟释放1%26micro;g相当于木糖的还原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单位(u)。1.2.5木聚糖酶粗酶液特性研究

[5]木聚糖酶最适温度: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提取液的酶活。木聚糖酶最适ph:测定不同ph缓冲液条件下酶提取液的酶活。2结果与分析2.1菌株筛选根据富集培养的方法,富集培养液透明度高说明在本条件下存在分解半纤维素的菌株,因此缩小了目标范围,减少工作量。富集培养液液经稀释后涂布到蔗渣半纤维素的分离平板a上,分离得到40株能产半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初筛。把初筛菌株接到木聚糖分离培养基b上,待长出菌后在平板上选择圈大而透明度好的9株能产木聚糖酶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培养。见图2.1。图2.1两步平板分离图2.1观察,在平板a长透明圈的菌,转接到平板b,部分菌出现明显透明圈,部分菌的透明圈不明显,还有部分菌只是长菌而没有透明圈出现,更有些菌没有生长或者长得比较小。实验表明,利用两步平板分离法,减少筛选的成本及工作量,缩小了目标菌株范围,提高准确度和筛菌效率。把筛选得到的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培养24h,取10ml菌液加入发酵培养基培养,培养96小时后测酶活,得到各菌株的酶活见表2.1。表2.1各菌株的酶活菌株木聚糖酶活力(u/ml)菌株木聚糖酶活力(u/ml)10.450160.134220.529770.297230.012880.029240.353490.041250.2605100.0368从表2.1中可看出有5株酶活较高的菌分别为1、2、4、5、6、7号菌,将这六株菌发酵培养,从中选出酶活力最高的发酵液做酶液的性质的研究,培养96小时后测酶活,得到各菌株的酶活见表2.1。表2.2各菌株的酶活菌株木聚糖酶活力(u/ml)菌株木聚糖酶活力(u/ml)10.099950.253520.032360.043640.207770.1960由表2.1和2.2结果看出1、2号菌很不稳定,而5号菌是最稳定而且酶活力相对较高的一株菌,所以选用5号菌来进行酶活性的研究。改变温度、ph值,测得5号菌株的酶活情况,结果如图2.2,2.3。2.2木聚糖酶粗酶液特性2.2.1温度对木聚糖酶的影响在不同的酶促反应温度下对木聚糖酶酶活力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温度对酶活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酶分子被激活,酶活力逐渐增大,当温度达到60℃时,酶活达到最高,当温度继续上升,酶蛋白在高温下发生变质,酶活力随之降低。2.2.1ph对酶活力的影响在不同的酶促反应ph下对木聚糖酶酶活力进行测定,其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ph值对酶活力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号菌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山药罐头加工工艺研讨论文
       微生物絮凝剂废水处理中研讨论文
       山梨醇中糖类物质对span60产品研…
       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论文
       糖厂网络安全研究论文
       糖汁紊流絮凝强化沉降过程研究论…
       巴豆醛氧化制备巴豆酸研究论文
       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与iso900研究…
       基层供销社改革论文
       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糖厂循环水中应…
     
    安义县委十届三次全会讲话
    学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条件
    大学生家庭教育调研
    市社会救助小结
    廉政教育读本学习体会
    教育局争创社会安全工程先进单位…
    重阳节祝福短信
    20年中学学生会部署
    普高完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乡镇项目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情…
    没有相关应用文写作范文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