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依靠这些信息就可以协调社会同自然的关系,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增强人类抗御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通过调整或改变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因此精神文明不仅有反映的功能,也有控制、调节的功能。由此可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实现控制和治理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社会的治理者、控制者要治理、控制好一个社会系统,既要依靠现实的物质力量,也要依靠观念的精神力量。
第三,我们现在面临的总任务和将来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目标也要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地发展。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这样的总任务,就要求我们协调
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只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或只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不能完成这个总任务,也不能保证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共产主义方向。
▲什么是两种文明的协调发展呢?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就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要适应物质文明发展的要求,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要满足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因此,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只对一方提出要求,只要求一方去和另一方协调,而是对双方提出要求。假如一方的发展没有适应另一方的发展,那就会失调。就精神文明来说,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要求。发展物质文明的建设要求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既要求有一定思想觉悟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也要求有一定思想觉悟和把握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工程师,还要求人们之间建立和发展适应物质生产要求的社会关系,要求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而这些要求的实现有赖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建设精神文明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因此无论从物质生产的要求还是从建设精神文明的目的来说,都要求我们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时要考虑物质文明的发展要求,使它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适应、协调起来。就物质文明来说,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会对物质文明的发展提出要求。建设精神文明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要由物质文明的发展来提供。
我们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而人民群众的需要既有物质方面又有精神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时要考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要求,使它和精神文明发展要求适应、协调起来。总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之间这种相互适应、相互满足的发展,就是一种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既表现为质上的协调,也表现为量上的协调。
所谓质上的协调。就是两种文明在性质或质量上要互相适应对方的要求。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物质文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的精神文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思想方面要求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要求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要求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主人翁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要求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要求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在文化方面要求各种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和健康水平,而且也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群众性娱乐活动也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具有高尚趣味的精神享受。物质文明在适应精神文明发展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