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到制作,每一环节敬一丹都亲力亲为,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从而使节目逐渐流于粗糙,节目最终告一段落。引用她自己的话:“这种工作方式有利有弊。表现在节目上,有些节目仓促、粗糙。表现在我个人的状态上,我经常很累,疲于应付。”1
可见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超出了本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反而适得其反。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主持人应该具有采编的综合能力。但在实际节目制作中并不一定非要采取采编播合一这种形式。因为我们最终目的是制作出观众满足的高质量电视节目,而不是单纯追逐形式。
电视节目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合作性。我们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节目和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后面,必定有一只强干的采编班底作为他的后盾支持。比如美国闻名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就拥有一个庞大的编辑记者队伍为其策划、写稿。我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他所说的内容、经历、感受,并不一定是他自己的东西,但要把别人的东西消化、理解、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应该说,节目主持人的能力差别体现在水平上,而不是形式上。“采编播合一”有着不可否认的突出优势,有条件的可以去做,但不必完全拘于一格,让所有的节目主持人都“采编播合一”,这在实践中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应该根据主持人的精力、能力等一些实际情况而定。
(三)文化素质
最后一点我想谈一下主持人的文化素质。作为一名主持人应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只有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钻研自己的专业,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整个节目的质量。
人们常用“杂家”来形容主持人。我想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主持人应涉猎广泛,触类旁通。应是复合性人才。无论是文学、语言、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及一些自然科学等等,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主持人都应学习。不仅面要广,还要根据主持的节目类型和主题,强调它的深度。比如经济类型栏目的
主持人应通晓有关经济的各种专业名词及相关政策,要做到脱口而出,成为经济领域的内行和行家。
总之,只有主持人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在主持节目时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话,出口时才能做到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反之,则会造成不知所云,无聊调侃。
吉林日报曾登文批评有些节目主持人素质不高。刊文说,有这样的顺口溜形容某些主持人:有话没话都要“聊”,什么场合都要“笑”,什么年龄都要“俏”,不论男女都要“闹”。该文举例说,据对某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三次细心记录,女主持人无聊的调侃真不少,约占这台50分钟节目的近30。有一次她与男主持人就下一个地方性食品技艺的展示进行串词,先是聊自己小时侯喜欢吃什么、怎么吃、又露出怎样的吃相,然后询问男主持人小时侯爱吃什么等等,前后用了7分钟,而下面的正式节目才不到5分钟,让人看了以后莫名其妙。1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反映了主持人文化素质不高,肚里没货,以“无聊”的调侃掩饰,想造成幽默气氛,反而弄巧成拙,使人十分厌恶。
可见主持人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随之而来观众对节目的评价。
文化素质是主持人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法律观念、行为准则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我们要知道
“文化”始终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只有观众看到主持人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文化修养是实而又实的东西,就一定会被接纳和肯定。相反,没有深厚的知识文化为基奠,主持人即使有娴熟的表达技巧也是一个花架子。
作为一名主持人还要不断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我们正处在一个与时俱进催人奋进的年代。中国与世界已融为一体,申奥成功,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