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其次,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所不同,应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扩展到游戏中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要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只是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幼儿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解决心理行为问题。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升温,90年代受到普遍关注,目前已在教育界形成一股持续热潮。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家和一些省市专门出台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辽宁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等。在教材、读本和硬件建设方面,国内目前已出版了一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或教材约300余种;10多个省市已将心理教育课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此外,不少学校都设有心理辅导室。在师资培训方面,许多省市、地区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专兼职培训。部分省市已开始了专职教师的认证工作:如北京市2000年确定了14个区县、294所中小学校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单位,2001年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天津市对89%的市区学校,56%的郊区学校,18%的县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在职短期培训”,对全市专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三个层次的专业培训,培训教师超过4000人次,截至2003年底,每所学校都有1至3名教师拿到了市教委颁发的上岗合格证;上海市从1999年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校心理辅导专职教师上岗培训工作,经考核后由市教委颁发资格证书并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项职称评聘系列;非凡是2001年12月28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
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条文。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方面,人们已经普遍熟悉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方面,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估计,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20%。如,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不同地区抽样调查了16472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生活与社会适应等方面,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共识,也成为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如辽宁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体系中,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配套了专门的活动课教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