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低6.9。从农艺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来看,一些性状间的显著简单或偏相关关系仅t1bl.1rs易位系群体中检测到,而另一些性状间的显著简单或偏相关关系仅在非易位系群体间检测到。同时,一些性状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在易位系和非易位系群体间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些结果表明,t1bl.1rs易位染色体不仅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效应,而且对性状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的程度和性质均有一定的影响。
4.利用apage和sds-page技术对四川白麦子地方品种、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89份四川白麦子地方品种中,共出现35种醇溶蛋白带型和3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其中2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醇溶蛋白带型和87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与‘中国春’一致。在1
4份云南铁壳麦中,出现了8种醇溶蛋白带型和3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在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出现了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4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组合。在9份新疆稻麦中,出现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5种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其中1份材料具有glu-d1编码的新亚基2.110.1。从醇溶蛋白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表型来看,新疆稻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变异最高,其次为云南铁壳麦,而四川白麦子小麦地方品种的醇溶蛋白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变异则最低。
5.根据醇溶蛋白apage图谱和高分子谷蛋白亚基sds-page图谱,研究了四川白麦子地方品种、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的gli-1、gli-2和glu-1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频率。在89份四川白麦子地方品种、14份云南铁壳麦、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9份新疆稻麦的gli-1位点上,分别发现14、10、14和11个等位基因;在gli-2位点上,分别发现15、9、13和12个等位基因;而在glu-d1位点上,则分别出现了5、5、6和8个等位基因。从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来看,新疆稻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的等位基因变异频率远远高于云南铁壳麦和四川白麦子。从不同基因位点来看,glu-1位点的等位变异又低于gli-1和gli-2位点的等位变异。
6.根据gli-1、gli-2和glu-1位点的等位变异频率计算四种小麦地方品种群体内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在四川白麦子、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的平均nei's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3706、0.3798、0.5543和0.5693,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的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四川白麦子和云南铁壳麦。从醇溶蛋白位点和高分子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来看,这4种小麦地方品种的gli-1和gli-2位点的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5486、0.6632、0.7161和0.6770,而glu-1位点的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则分别为0.0148、0.1777、0.2305和0.3540,远远低于前者,说明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远远高于高分子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从染色体组来看,位于b染色体组的gli-b1、gli-b2和glu-b1位点的遗传变异系数又高于a、d染色体组相应位点的遗传变异系数,表明b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高于a、d染色体组。
7.利用glu-ax、glu-bx、glu-a3、glu-b3和glu-1dx5的特异性pcr引物,和位于1染色体上的γ-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2对r标记,通过pcr的方法研究了8份四川白麦子、14份云南铁壳麦、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9份新疆稻麦贮藏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