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都会影响到整个“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全局的发展,并且在解决的思路和操作上也必须从“三农”总体上着眼着手才能奏效,因而具有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的特征。
解决“三农”问题就是农业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要富裕幸福,农村社会要繁荣稳定。而农村稳定离不开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业要靠政策、靠改革、靠科技,要城乡统筹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民富裕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可以说,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三位一体,是同一个问题的三个侧面,是立足于国家大局和宏观长远发展而言的时代新范畴。实质是一个问题,即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记者:既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么,解决“三农”问题是不是也相应地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
孟志中:是这样的。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种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多方面问题并发并且交错纠缠的“综合症”。正如有人所说,农村问题是个永恒的问题,与之相关联的因素太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解决“三农”问题,靠单纯的经济手段、政治建设或文化发展难以奏效,就是多种手段一起使用而不能协调一致,恐怕也会收效甚微。
记者: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孟志中:其一,关于完善农村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县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治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其二,关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以及农村公共事业: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县有序转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其三,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浇灌,科学使用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