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精品论文

弱小也能变为强大。中华
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伟大精神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她虽然饱经忧患,虽然灾难深重,
但始终屹立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受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
灵的深处凝聚着正确的耻感。前贤提倡的“正确不能淫,贫贱不能本文来自文秘热线,更多精品免费文章
请登陆wenmi.org查看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志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先烈“人
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的豪气,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
战。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国家的尊严,都是与中华民族的这种宝贵的荣辱观紧密地联
结在一起的。
  因此,人们的耻感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灭,关

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举国之人皆
知有耻,中华民族才会避免蒙受耻辱。
  颠倒的荣辱观种种
  为什么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会在“两会”上、乃至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呢?我认为
,原因之一就是讲话切中了社会的时弊。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风气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耻
感下降,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颠倒的荣辱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
们的社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天职。然而,在国内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化公为
私,中饱私囊,甘当“硕鼠”和“蛀虫”,并因此而自鸣自得。在国外也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了获得外国人
的垂怜和资助,不惜出卖人格,诋毁祖国、危害祖国利益。他们已经忘记了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仁者爱人”“老实守信”为最基本的道德,赞赏对人施好心的人,赞赏帮助
人的人,赞赏言行一致的人。然而,有些人却把热心肠的人、助人不求回报的人看成是“傻子”,或者利
用别人的好心谋取私利,或者想方设法地占别人的便宜,甚至以“宰熟”“欺愚”为能事,或者欺上瞒下
、虚报政绩以图谋升迁。在某些人看来,只要能升官发财就是光荣。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为耻,但某些人却恰恰相反
,把辛勤劳动的人讥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讥为“抠门”“守财奴”,对于广大劳动者也缺乏应有
的敬重之心。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由于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念,制毒贩毒、抢劫盗
窃、坑蒙拐骗、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无所不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二,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本性驱使人对于利益的追逐以及西方价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是非、
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行,莫问钱的来历,盲目崇拜金钱,崇
拜权力,追求享乐,以官小为耻,以不阔气为耻等等。与此相适应,许多人把本来在道德上是耻辱的事却
不当一回事。比如,某些腐败官员被惩处了,但在心理上总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后台不硬,或者是运气不好
,或者是贪污时不够谨慎,而不觉得自己的贪污腐败本来就是很可耻的。再如有的学者或者剽窃他人的科
研成果,或者抄袭他人的作品,却觉得自己的行为相当合理,并以“天下文章一大抄”来为自己开脱。诸
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领域也并非少见。
  其三,放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本科论文
       法律毕业论文晚清预备立宪述评
       论文实例分子伴侣蛋白质聚集和大…
       会计毕业论文浅谈会计制度改革不…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
       毕业论文选题重要性
       毕业论文指导意义和任务
       什么是毕业论文
       八荣八耻论文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乡镇中心小学校学校安排意见
    中国婚姻现状及改革工作的调查报…
    学校保安处领导干部述职汇报
    公司准军事化治理细则
    县迎接国家两基整体检查验收暨两…
    大学生演讲比赛演讲稿2
    企业单位安全培训意见
    法院先教活动经验交流
    文体社保比赛会议闭幕讲话
    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节水型社会建设意见
    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工作意见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