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就仿佛一件名贵西装配了一双慈禧太后的小鞋子,看上去可笑,走起来费劲。
现在,让我们把话题转到中国特色上来。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就是我们跟电子商务的发源地相比所不同的东西。电子商务群体的发源和发展应该是在
美国,所以至少我们要比较中美两个大国国情的不同。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国是号称自由平等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在小布什的领导下的政府已经变得蛮横,但社会制度仍然是多党竞争,全民大选,政治为资本服务。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的自由度比较大,对自身发展的控制能力比较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结合度较高。所以,一旦一种新模式产生并且可以节省社会交易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时候,就会被迅速推广开。
我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强调了开明政治方向,但总体上说,一元化领导没有变,先政治后经济的排序没有变,由此产生的以宏观调控为主的国家政策目前在社会活动中仍然占最主要地位。这样的制度下,企业更喜欢看政府的眼色行事,更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一些带有行业革命的模式的发展必然要受政府态度的影响,中国的股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在中国,形成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是政府的态度,政府不一定投资,但政府可以给政策,可以对交易加大监管力度以保证买卖双方的诚信。
社会制度决定经济模式,中国目前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以往的是减少了计划经济的成分,加大了市场经济的成分。因此双轨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任何想在单轨上发展的企业,都要受到另一根轨道的牵制,被动的受制和主动的利用,是不同企业的选择。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家计划项目中来,就是一种积极的姿态。所以,目前的联想方正的高层都跑到国家各大部委进行公关,以期得到统一下发的文件约定统一采购或指定品牌或供货商,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在明确了经济运行模式以后,我们还不得认清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问题。目前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而城市人口只有三亿左右,尽管县改市进行得如火如荼,尽管农转非已经转得不亦乐乎,但人口的基本类型和思维仍然是农村型的。因此,实际上在中国可能参与到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中的人口实际上与美国比较相近,也许比美国还要小一些。但就在三亿左右的城市人口中却大约有7000万网民,这个数字比起美国并不算悲观。但两国之间网民的购买力却有比较大的差别。在美国,一个中等收入的人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台等离子电视机,而在中国中等收入的人需要一年的工资才可能办到。由此也决定了网络购买的商品价格定位问题。一台计算机对美国人来说不是大事,网上买还省钱省力,当然dell会有很大的市场。而在中国买台电脑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情,正常情况下都会是夫妻领着孩子到商场去享受一下购物的快乐。同样,尽管中国的网民有7000万,但铁杆网民比之美国却少的太多,而铁杆网民又多是在经济是基本没有独立的新新人类,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状态。
除了政治经济以外,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人最讲究人情味,但人情味却主要体现在治理和为人处事上面,在生意场上却随处可见的是铜臭味。美国人正相反,在亲戚朋友的相处中实行aa制,在生意上却强调沟通,外国人写了那么多沟通的书,卡耐基到处培训交际培训沟通就是例证。于是,在美国是为了做生意才沟通才人情,没生意的熟人见了面只是点点头;中国人是先有了沟通先有了人情才可能有生意,所以不管有没有生意大家要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然后把所有的开销都在一个客户的定单上捞回来。也就是说,假如想做电子商务,完全采用dell的那种在网上自助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