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由事物形象间接说明事物物质内容以外的方面。形态是内涵性意义的物化形态。由于内涵性意义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它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浅表感觉、情绪的感性层;身份地位、个性、象征的表意层和社会、文化、历史的脉络性记忆的叙事层。具体表现在景观设计中,三个层次都有所涉及,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以下分别举出中外景观中的范例:
⒈表象的运用
在中国古代景观环境中,牌楼以其读有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个性,在景观环境中有着重要位置。牌楼被防在建筑物正门的正前方,它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建筑群的主题思想。在我国过去的传统建筑中,牌楼常被作为一种入口的标志,布置于城市街道的起点与中断,在坊的入口处、道路的交汇点起点缀作用。它以独特的造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传统景观。
⒉意向的延伸
⑴从感性层渲染
南京梁萧墓前的石材避邪镇墓兽,体形高大,昂首张口吐吞,四腿粗壮有力,整个体态线条刚劲有力,神态威武雄壮,充分表现了守护者的雄姿,从而增强
了景观环境
中的表现力。
⑵从表意层表达
天安门前的华表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正面那对华表上朝南的石狮子,成为“盼君归”,盼望君王安全的归来,通过华表表现了国泰民安的愿望。后门那对华表顶上,朝北的狮子,被称为“望君出”,反映了国王经常体察民情、了解大众的疾苦,表现了能为民众办实事的好君王的愿望。
⑶从叙事层延展
马里奥·梅乌斯在巴赛罗那海港的广场上,运用了埋入式的霓虹灯箱造型,从“1”开始,讲述了从基督诞生至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事件,有节奏的灯箱排列,把人的视线引向远方,引导人们随着宝石一样的灯箱一步步走向未来,这个别致的景观不仅把人类相关的梦与历史文明相结合,而且对环境具有烘托气氛、强烈的感染作用。
三、对于我国景观设计前景的思考
1.继续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但今天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正渐渐失去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守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保持民族的特性。无以计数的民族文化遗存、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将它们完好地继续下来、传承下去,正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也正是这些具有舒适性、愉悦性、文化性、生态性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和营建,才使得人们日益加强的交往需求得到了满足。
同时,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使得当代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出现差距,传统园林的形式表达难以与当代文化的有机秩序相协调。从表面上看,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中国园林艺术因为缺乏同样的土壤而无法体现文化上的延续。但是,中国园林艺术已经融会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从园林蕴涵的内在精神——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到巧宜因借、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到假山石、景窗、景洞等典型元素的“原型”化、“符号”化都是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接见因素,并由此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延续性因素。
2.符号学之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符号和形象的软件时代,象征性生产已推翻一切其他商品生产形式,给客体对象附加的符号学价值比客体对象本身更有意义,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的费解的洪流所沉没。在这样一个因信息传播而缩小的空间里,所有对于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理的信仰已表示质疑,或者说我们本身即被构成,并不断受一系列的标志、象征和隐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