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四是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沼气池的地方,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以管道布置接入,集中建沼气户,以减少村庄内猪牛粪便污染,创建美丽农村环境。五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试点。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我市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⒊⒋政策扶持,加大投入。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沼气。二是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对农村沼气建设予以扶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沼气建设示范户进行补贴;各乡镇、办事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三是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村建设、农民新村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移民建村、村庄整治、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示范村,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四是加大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目,推广小额信贷,搞好资金监管,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五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⒊⒌抓好典型示范,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充分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抓好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⒊⒍坚持技术标准,确保建设质量。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按照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
,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治理,坚持建一个,验收一个,点火一个,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⒊⒎强化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新一轮沼气建设,必须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一是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沼气基础知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沼气发酵和治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壮大我市沼气技术队伍,使更多的农民会建、会用、会修沼气池。应建立高效的治理机制,实行全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治理,每个示范户建立档案卡,做好使用过程的跟踪维护服务工作。二是配套完善村级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