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农民建池多由当地未经培训的建筑工和自己进行施工,沼气池的建池质量差,存在漏水、漏气和池型落后、建池材料浪费、建池成本高等问题,进出料困难,使用治理不方便,平均使用寿命短;在农村还有“远、大、深”旧式沼气池,农民也有求“大”求“深”的落后观念,二是综合利用不足,经济效益较低。我市沼气建设起步较晚,用途比较单一,主要用于生活燃料及照明,由于技术、生活习惯、熟悉等原因,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⒉⒌养殖业快速发展,期盼农村沼气建设:__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户有养殖畜禽的习惯,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58.5万头、肉牛3.15万头、肉羊2.9万只、肉免1.53万只、小家禽880万只。近年来,养殖业快速发展,期盼农村沼气建设,全市已建成生猪规模化种猪场6个,二级扩繁场181个,年出栏50—1000头商品猪的养殖大户773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2个;大型奶牛场一个。由于排出在量的畜禽粪便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导致农村非凡是规模化养殖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导致了人畜疾病和疫病的发生。此时的沼气建设已经超出“燃料”的范畴,已成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迫切要求。
3、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当前,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沼气,要与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二是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沼气,使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
无害处理,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三是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庭院生态农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把发展沼气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将沼气建设与开展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⒊⒈提高熟悉,形成合力: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健全治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⒊⒉健全机构,完善服务:市级应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组建专门沼气建设指导协调队伍,做到有人管事,能办成事的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适应任务需要、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持证沼气生产工的专业施工队伍,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鼓励已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工程建设。对农村沼气示范户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有关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做到既方便群众,又公开透明。
⒊⒊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生态村、小康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推进。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