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废弃”,严重挫伤农民的建池积极性,建设数量急剧下降。第三阶段是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为稳步发展阶段。此阶段由于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注重沼气技术系统的科研,改进建池技术,如户用高效沼气池技术、沼气与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示范推广了“一池三改”和沼气综合利用配套技术,沼气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明显,农村沼气建设得到稳步发展,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⒈⒊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我市自1990年开始在农村推广沼气池,1999年利用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建设和2002年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采取了农民自愿、部门支持、政策引导、民办公助、规模成片、示范带动的实施办法,全市新建沼气池2325口,建成2个生态家园示范村,完成“一建五改三配套”示范户150户,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2004年承
担了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任务,完成新建沼气池1400口,完成“一池三改”1400户,项目总投资406万元。其中中心国债资金投入140万元,__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4万元,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劳折资252万元。中心国债投资按每户1000元补贴。目前全市共有沼气池1.27万口,占全市农户总数的的7.5%左右。因此,在农村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已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广大农户的支持。但在目前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也是下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2、农村沼气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⒉⒈熟悉不足,发展滞后。一是熟悉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思想有顾虑,对农村沼气建设重要性的熟悉也存在着差异,怕遭到挫折,不能抹去以前失败的阴影,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少数乡镇还有部分沼气空白村存在;导致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与先进区市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改造建设的内容多,工程量大,涉及到千家万户,我市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发展,但是与总体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沼气普及率只有7.5,农村沼气发展相对滞后。
⒉⒉机构不健全,后续服务差。一是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全市34个乡镇都没有设置能源推广机构,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治理推广体系不健全;市能源推广机构人员少,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无交通工具,工作开展困难,对新型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差;二是沼气灶具及配件市场混乱,监管乏力,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我市沼气灶具及配件市场供给监管失控,群众缺乏识别沼具的知识,只图便宜,不管质量和后果;三是后续服务差,利用率低。90年代修建的大量沼气池因缺乏起码的使护常识,因治理使用不当而“废弃”。据笔者对水江镇大顺村农村沼气池使用情况的调查,已建有的47口沼气池,还能正常使用的只有9口,已废弃38口,使用率只有19.1。
⒉⒊投入不足,发展受限。建一座8—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资金1500元左右,加上改厨,改厕,改圈,总投资3000元左右。我市属重庆市级贫困市(县),农民较为贫困,自筹投入能力弱,部分农户在投资上确有实际困难;近年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我市投入较少,而地方财力不足,没有安排资金对非项目区广大农村建池农户进行补贴,影响了建设速度和质量,有些农户想发展沼气而无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发展受到限制。
⒉⒋建池技术落后,综合利用不足。一是技术工人流动性大,建筑质量差。我市现有持证沼气生产工107人,但因近年来我市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少,沼气池建设的待遇低,导致大量的熟练沼气生产工进城务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