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护士的分析意见,只能就护理工作所见进行所谓的客观记录。而既往体现护理水平并作为护理病历重要部分的病人入院评估表、病人住院评估表、护理诊断项目表、健康教育计划表等,在许多 医院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理由仅仅是为了规避纠纷等风险,避免与医生记录的不一致,但护士从此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机械被动的观察者和纯粹的执行者,成为医生延伸的手脚。一个没有主动分析、思维意识的护士,又怎么能在临床观察处理病人过程中积极主动,又怎样去提高护理水平?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医生们采取的是整体主动出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面开展知情同意,在发展中减轻压力,在压力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降低风险和自我保护的目的。为什么护理采取的是这样一种被动而过度的、甚至看不出是对护理发展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任何好处的自我保护措施,这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吗?
2原因与对策
2.1造成上述困惑的原因
一些医院治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熟悉不足,口头上十分重视,实际上重医轻护;医院在发展宗旨、办院指导思想上出了偏差,医院管理工作出现出现严重扭曲;改革转型期体制的不成熟;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作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治理人员治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法制观念淡薄,医院治理知识缺乏,不能依法治理、科学治理。
2.2对策
2.2.1各级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护理工作必须重新熟悉和定位,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医院医疗工作以诊疗与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1973年国际护士大会为护理制定的职能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1980年美国护士会认为:“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反映的学科。”护士要做的是帮助病人尽快地获得独立的活动能力;帮助执行医疗方案,与医疗组成员合作,共同设计和执行全部医疗安排,使健康的人保持健康,使病人恢复健康,给垂死者减轻痛苦与支持。当今,世界各国遵循南丁格尔精神,已将护理发展为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知识,为人类(不仅是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应用型独立科学,进入了现代护理阶段。而新近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2.2.2护理工作应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各级各类医院院长们要站在法律的高度,从医院整体发展的角度,坚持护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将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探索适合国情和院情的护理发展思路,树立医护一盘棋,发展靠协调的正确观念,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建议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等,促进护士立法工作,尽快出台我国的《护士治理条例》。
2.2.3加大考核力度,强化保障措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已给出了基本策略,即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依法执业,科学治理;拓展服务,面向社会;规范培养,形成体系。以及保障措施,即提高熟悉,加强领导;以点
带面,推动落实;加强交流,共同提高;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