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首创意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面前,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这些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井冈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井冈山精神是紧紧围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心政治任务迸发出来的革命精神,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推翻封建土地制度人手,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旧中国农民由于几千年来在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下,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文化上受愚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打碎封建主义的枷锁,消灭土豪劣绅阶级,把农民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土地革命就是中心政治任务。毛泽东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便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深得农民的拥护。由于土地革命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要求,农民情绪空前高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之后,在革命实践中,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制订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权力,“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得”,实现了广大群众千百年来的梦想和愿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振奋。同时边界工农兵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发展贸易,农民交换产品,搞活流通。开辟遂川草林“红色圩场”,“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未有”,红军在茨坪设立公卖处,平抑物价,促进物资交流,繁荣了边界经济,解决了军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本供应,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得到了有力支持,推动了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
——从创建革命的红色文化人手,发展和巩固红色政权。井冈山时期正处在艰苦创业初始,一切从困难中起步,敌人在军事上频繁“围剿”,经济上严重封锁,斗争十分残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红色政权多次遭到严重摧残。在革命的紧急关头,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胸怀,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航向,坚定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信念,鼓舞了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红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如《三湾来了毛委员》《送郎当红军》《红米饭,南瓜汤》等,为群众喜闻乐见,广泛传唱,大大激发了军队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