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趋利性的冲动之中,其管理的市场性、经济性往往显得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另一方面,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私企党组织的目标取向应定位在企业发展的同向性上,它可以通过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的发挥,而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和劳资关系的协调者,可以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之长,补企业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把企业求发展的目标引向更高的层面。
3、针对私营企业党员员工与企业隶属关系的特点,提出“经济上当能人、政治上当标兵”的要求。毋庸讳言,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党员与业主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雇佣关系。为此县委要求党员首先当好经济上的能人,取得业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要求党员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实践表明,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首先要以党员在经济方面的先进性为前提。
在明确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县委把加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明确各基层党委的责任。同时由县四套班子党员负责人、各乡镇党委成员每人分工联系1-2个私营企业,督促、指导其党建工作。县委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不断推进私企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健全组织,理顺关系,着力抓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县委于去年上半年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党群组织建设的完善活动”,在先行试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题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企业和个私企业党群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增强共识。随后组织指导组,分赴基层开展指导督查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全县私营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92个,占应建数的75%,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践中,各基层党委始终坚持“两稳定一合适”的组建条件,即企业有比较稳定的经营状况,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做到因企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全县私企党组织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单独式。对于企业规模较大,从业人数较多,党员工作岗位稳定且在3人以上,有合适书记人选的,单独组建党组织。二是联合式。对于党员不足3人的,以同行业或地域邻近的企业建立跨企业的联合党支部。目前全县建立联合党支部38个。三是嫁接式。对于党员不足3人且不宜联合组建党支部的企业,采用嫁接的方式组建,即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到企业帮助建立党支部,等党支部发展壮大后该同志再回原单位。全县先后向无党员或虽有党员但没有党组织的私营企业派出党的工作指导员33名。对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的配备,主要坚持了三条原则:一是党企分设原则。即党员业主不宜兼任党组织书记,不可“一肩挑”。二是优势定位原则。就是依据人选是否具有适应私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素质优势来定夺其能否担当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这一职位。三是民主荐举原则。选取私营企业党组织书记既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还应坚持民主选举的原则,以利于村立党的形象。
在健全组织的同时,县委还注重理顺各类私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对于新建私营企业,一律按属地原则管理。对于由传统企业改制而来的,分为两类:一种是原县属企业改制的,其党组织关系仍归行业公司党委;另一种原属乡村企业,其党组织关系仍属乡镇党委或村党总支,乡镇党委负责领导、管理本乡镇区域内具有相当规模的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