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党建论文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良好环境

胡锦涛指出,中国少年报作为少先队的队报,肩负着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神圣职责。他希望中国少年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牢牢把握办报育人的正确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扬创新求实的精神,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努力帮助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打好知识基础,培养优良品德,使中国少年报更好地成为党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page]


胡锦涛致信7名小记者 贺儿童节并“谈心”

    2003年“六一”前夕,北京7名中小学生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信,希望同胡爷爷"像朋友一样谈谈心"。胡锦涛给他们回了信,向他们并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祝小朋友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幸福。

    胡锦涛在信中说,我逐一阅读了你们每个人的来信。每封信都写出了你们的真情实感,说出了你们的心里话。读了你们的信,我既为你们的爱国热忱和纯真爱心所打动,也对疫情影响了你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不安,更为你们在非常时期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而深感欣慰。

    胡锦涛指出,非典型肺炎疫情是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又一次严峻考验。面对这个考验,我们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同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不仅增强了同疫病作斗争的能力,而且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同学们在历史课上都会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历经沧桑,饱尝忧患,但愈挫愈奋,百炼成钢,靠的就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坚信,有这种民族精神的强大威力,有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最后胜利,一定能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胡锦涛在信中对小朋友们表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你们,像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们一样,始终关爱着你们,千方百计为你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进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他希望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学习科技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培养优良品德、锻炼强健体魄,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胡锦涛希望广大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2003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5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向全国广大青年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根基。青年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青年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广大青年要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善于创造。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全国广大青年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建论文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社会
       党建论文为道德建设创设条件
       党建论文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
       党建论文如何德法兼济搞好廉政建…
       长征精神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解决三农…
       政治思想论文构建和谐苏州运管
       反腐倡廉论文源头治腐重要思想武…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
       论文直面乡镇财政困境强化乡镇财…
     
    民办学校党建设意见
    基础教研室主任竞聘报告
    学江泽民文选要学以致用
    妇联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谋划人口计生工作意见
    财政局加快财务创新计划
    企业差旅费开支报销规定
    当地党委领导税务所乔迁仪式讲话
    大酒店服务组巾帼文明示范岗材料
    改革开放共产党建设报告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做好社区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方
    市委党建设领导组工作要点
    基层党建工作管理意见
    基层党建年终工作报告
    基层党建年终报告
    党建年终工作计划
    党建目标责任状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