础跟上层建筑的矛盾,使原先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正当性逻辑合理性统统都发生了问题。与此相应的官员腐败和社会性的道德沦丧,还有大量下岗失业的工人和无地可种的破产农民,更蕴含了极大的社会危机。就人跟自身的关系来说,沈溺于“对物的依赖关系”,放纵贪欲和“只讲目的、不择手段”的文化流氓倾向,还有与此相应的所谓“高消费”不合理生活方式,更带来了身体倦怠、头脑紧张、人格分裂、身心失调,人们已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所谓建构和谐社会,就是要改变而不是维护当下这种状况。由此必须正视矛盾、面对现实、抓到关键。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的法律和道德都应该“支撑”起我们诉求的目标而不是去“瓦解”这个目标。否则,所有善良的愿望恐怕都会沦为空想
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我们处理当代国际、国内事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近些年来,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和谐”这个词,其指称对象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讲的“五个统筹”之一。二是指社会内部和谐,如十六大报告中对“小康社会”的阐释,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更加和谐”。这其中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协调一致。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如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是世界上各种文明之间的和谐。***同志在讲到对外关系时,多次提到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并存、共同发展。
“和谐社会”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
(1)“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
(2)“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
(3)“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社会控制的防火墙、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4)“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所谓“社会运筹”即“社会整合”,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筹决胜。
《党建论文:“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公文网 www.gwku.net,欢迎阅读党建论文:“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
公文写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