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马路吧,我不要钱。”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孩子们的故事感动着。
我知道,受《爱的教育》滋润的他们,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
二、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把握思想动向,及时耐心疏导。
十二三岁,正是孩子生理、心理突变的时期,许多的困惑、烦恼也随之而来,老师除了从情绪、态度、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外,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因此我鼓励孩子经常写成长日记,并答应为其保密。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成功地采取疏导策略。实践证明,抓住“兴趣点”加以疏导,有利于消除、淡化不良兴趣,诱发积极兴趣;抓住“需求点”加以疏导,尽力创设条件满足少年儿童正当合理地要求。例如:复习期间,各门功课都很紧,学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非常向往班级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知道后就提议开一个演奏会,同学们兴奋异常,学习热情更高。抓住“情感点”加以疏导,以情生情,以情动情,可以避免情感障碍,培养孩子健康情感,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最近,于智阳在日记中用了整整两页的篇幅写到他学英语的烦恼:毫无兴趣可言,在家长的强压之下学习,厌恶、痛恨之极。当我向他了解情况时,他哭得泣不成声。我就给他讲了东晋画家顾凯之和他的“渐入佳境”的故事。告诉于智阳学英语也和吃甘蔗一样,有一个过程,只有坚持下来,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尝到甜头之后才能越来越想学,越学越好学,这也叫渐入佳境。于智阳听后会心地笑了,一脸愁云转眼间烟消云散。抓住“荣辱点”进行加以疏导,以赞扬、奖励来促进孩子向良性轨道发展;以适当的批评,小小的惩罚来鞭策学生前进。
写成长日记,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还使学生找到了抒发情感的芳草地,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对症下药,把班会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每到班会课
但有时及时引导他们自我反省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部分学生浮躁不安,影响班级纪律。五月十二日母亲节这天,我组织学生召开“感受母爱”主题班会。不少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母亲育儿的辛苦。当淘气大王周知强讲到自己母亲为了供自己上学,整夜守在摊前卖羊肉串,熬坏了双眼时,情不自禁地哭了,全班都跟着哭了起来。
我轻轻地问:“家长这么辛苦,你们来到学校不好好学习,对吗?”学生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次班会课没有说教,没有斥责,有的只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悟。我想它的教育力量远远胜过千句说教,万句斥责。
去年刚接班的时候,针对相当一部分男生迷恋电子游戏(全班32位男生,迷恋电子游戏的就有14人,经常逃学、旷课,偷偷从家拿钱)不能自拔的状况,我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游戏危害知多少”系列班队活动。引导他们收集有关电子游戏危害健康及生命的资料,在教室里传阅、翻看。老师选出典型事例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分析。个别典型事例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时时警示大家。并让深受电子游戏危害的田鸿飞、张中华、湖海洋等同学上台发言,说出真实感受,告诫大家远离电子游戏。
一年下来,全班已无一人迷恋电子游戏,只有两人承认偶尔还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一次。
四、重视家校互动,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