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着要家长给他们转班。我的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但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急躁、抱怨的情绪都非但无济于事,还会带来更大的副作用,因此,我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为了深入了解班级情况,大约半个月左右的光景,我竟然把华佗的“望、闻、问、切”全用上了,这是我后来才悟出来的。原本指望依靠家长的力量来救我于为难之时,但掌握了大量信息的我并不乐观。全班60人,家长有正式工作的只有9人,以卖羊肉串、卖煤、开电子游戏厅、摆地摊为生的就有30多人。有6位同学已经上到五年级了,家中还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不知道郑州还有个购书中心。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家长竟将“人善被人欺”写到学生的语文书封面上,以此告诫孩子到学校不要太老实,遇事要先下手为强。一时间,我忽然理解了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因为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是与家庭教育的空白和学校教育的薄弱分不开的。
但值得欣喜的是经过短时间的接触,我已经了解到孩子们的心底是纯真的、善良的。他们不是朽木,而是一棵棵未经修剪的小树,等待着我用全身心的爱去浇灌、去护理。
一、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刚开学的一段日子,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打架骂人的事还时有发生。每当这时,我从不训斥,而是耐心地帮他们查找原因。处理的“案子”渐渐多了,是非根源也渐渐明朗化了。无非就是你去年骂我一句,今天我跺你一脚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说白了,还是不注意细节修养的缘故。自己出口骂人,抬脚踢人,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就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引导他们加强品德修养。我曾把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送给学生,要求他们时时处处牢记这句话,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爱的教育》这本书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坚信我的学生也一定会被它而感动,而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
于是,我精选一些篇章念给学生们听,刚开始学生心绪非常不稳定,一副躁动不安的样子。我不管那么多,只管念,想听的就听,不想听的就让他们出去玩。由于故事感情细腻,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念着念着,全班学生都静静地听了起来。因为这些故事是我结合班级实际精心挑选的,所以针对性极强。每讲完一个故事,我就让他们结合班级的实际找一找差距,有时真的会使某些同学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改正起缺点来也特别及时、彻底。到了最后,他们竟然对这本书着了迷似的喜爱。我一进教室,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念故事。”有时候,我会故意几天不给他们念,他们急了,有的甚至也买一本《爱的教育》看了起来。直到今天,孩子们还对《吵架》、《小石匠》、《卖碳者与绅士》等故事记忆犹新。每当有人不尊重他人,同学们都会拿书中的故事来教育他。
当打架大王娄源在日记中写到,他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被南一的学生看到后也争着给人让座受到乘客表扬一事时,我在日记后面给他写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感谢你,不但能自己让座,还带动南一的同学让座,多好啊!我坚信这种美好的品质会像鲜花一样美化我们的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当我把娄源的日记连同我的评语念给同学们听后,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们用一双双羡慕的目光看着娄源。一向在斥责声中“宁死不屈”的娄源此时却红着脸低下了头。不久,以黑社会老大自居的陈东,竟然会帮一位上学途中手部擦伤的小弟弟包扎伤口。
听学生讲甜甜同学一次过马路时,见到一位老奶奶手中拿着两元钱对一位叔叔说:“我给你两元钱,你扶我过马路吧。”正当那位叔叔伸手去接钱时,甜甜跑过去说:“奶奶,我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