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七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关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的关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基本要求的作用,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最新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都有重大发展。
[关键词] 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 最新定位
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即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进行升华,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
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9年看,包括十七大在内,我们党召开了6次代表大会。如果说每次代表大会都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那么刚刚闭幕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总结,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十七大报告同前几届党代表大会报告一样,是一个富于理论思维、具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报告。科学发展观,就是十七大报告的重中之重。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对它的理论地位及与其他思想理论、路线方针的关系做了明确的定位,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一、新的理论诞生的回顾:科学发展观由来的几个关节点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先提出的重要理论,也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它由最初提出到逐渐完善,经历了一年左右时间。
科学发展观萌发于2003年春天“非典”期间。“非典”发生后,如何防治“非典”成为一个时期的首要工作。2003年4月,胡锦涛到最早发生“非典”的广东视察,深入了解防治“非典”的情况,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路子。这是科学发展观思想最早的雏形。
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已见端倪。
同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会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胡锦涛指出,全党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