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精髓当代演绎
,同时还是思维的、意志的、情感的、文化的存在物。
实践、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由于包容并体现了人的诸种属性和活动的总体性特征,因而成为人的本质性存在方式。完整的人的本质是在总体性的实践中得以形成和展现的,而实践既受业已给定的条件的制约,是在由前人所创造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在任何历史时期的具体的实践方式与实践成果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但实践的能动创造本性又决定了它对有限性与给定性的突破、超越和扬弃。与作为人的本质的完整的动态的表现相一致,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人的本质也是既定与未定、有限与无限、受动与主动、是与应当、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人的本质从总体上来说,是未定的、开放的和超越的,是一个不断扬弃、超越现存的给定性而逐步上升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从总体上理解完整的人的本质,还要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理解人的本质。
作为社会发展之活动主体和价值主体的人是具有多重属性、从事多种活动的多向度的人,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应当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以人的发展程度与总体性的、完整的人的生成为核心的衡量
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也必然是一个多维的价值体系。在人的身上,整合着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在其生命活动中,时时体验着生理的与心理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匮乏状态,因而感到紧张和焦虑,产生愿望和欲求,这就是人的需要。需要与社会个体和社会整体的生命活动相伴生,是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动源,也是社会对于人的价值之生成的深刻根据。正如人的属性、活动是一个有层次的整体结构一样,人的多重需要以及作为各种需要之实现的价值也是一个等级式的系统整体。对于人的需要,有人将其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人将其分为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的强烈的程度和优先程度是不同的。越是底层的需要,越是关系到生命机体的生存的需要,人们对于它的追求就越迫切,因而表现的就越强烈,其对于高层需要来说就越具有优先性。低层需要比高层需要强烈优先,高层需要则比低层需要更有价值,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低层的需要主要关涉个人,是以自我满足为目标的;高层的需要与满足则具有有益于社会公众的效果。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在超越性动机的驱使下希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实现的心理指向。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达成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满足低层需要的前提下追求高层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的潜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造就更全面和更真实的个性。由于人的需要是一个有层级的结构,因而以人为价值取向的整体性的社会发展就应当为人的生存与安全提供合理的生活资料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人的主体能力和社会贡献应得到积极的评价;应尊重、保护和发挥人的自由自主性和能动创造性,为人的潜能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提供社会条件和可能性空间。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保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满足,使人们能够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并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本文由: 免费提供 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步扬弃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使生产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而且为满足人的更高层级的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明确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解放的手段和工具,把物质生产视为全部历史的现实基础,把经济发展作为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为了满足人的安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论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