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与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多样性以及基于人的各种需要的生产的多样性,由于人类需要的连续性、再生性和递增性,发展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诸领域整体运行、协调演进和永恒上升的过程。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二战以来的发展理论与经历了由经济到社会再到人自身的转变,发展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以及人的需要的整体满足和全面发展的历史嬗变,也历史地证明了满足人的需要,谋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社会发展最高价值取向的必然性。人们在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时,不仅认识到生产力、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因为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硬道理;而且认识到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运作过程。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发展应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和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价值取向,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和发展的体系。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
人不仅是社会组织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既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着精神财富。离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自学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精神活动,甚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创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惟一能动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可能发生和进行。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主体能力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财富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创造性成果。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早期的生产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商品扩大再产,资本增殖往往是通过扩大再生产规模即加大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实现的。而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预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劳动的消耗,即不再是工作时间和数量,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阶段,现在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无论是一个企业或地区,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全球性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识到人才、智力以及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地区的、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在知识共享、集中集体乃至人类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的增加,更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增加智力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和根本途径。人力资源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的素质、人格、品质也是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创新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于人的发展和现代化人格的塑造,不能仅仅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和目标的意义上来考察,还要从其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和必要条件的意义上来理解。阿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历克斯?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说,“那些先进的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⑤无论哪个国家,只有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