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经济条件和各种生产资源,能构成一个整体功能最佳,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结构,做到各产业之间相互适应,各产业内部各种因子之间相互适应,能合理地、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和生产条件,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目前,农村产业结构三大产业之间,第二产业不能适应第一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过大,第二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过小,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更小,这显然不能适应农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要加快发展各种服务业,以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建立良性循环系统,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深入研究本地发展商品生产具有哪些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传统生产、技术条件、地理位置等,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 (六)加大市场导向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贫困地区发展的滞后,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落后、低效。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立足于地方比较优势的客观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区分工的积极因素,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通过强化比较优势为创造竞争优势培育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是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国加入wto后,传统的粮食作物在国际市场中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的农业产品,如水果、蔬菜、园艺作物、水产品、畜产品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杂粮、土特产、中草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巧家立体的地理特点,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立体地貌”、“立体气候”,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着力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使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二是要大力发展畜、林、矿支柱产业,积极扶持烟、糖、桑、菜优势产业,超前培育电、药、茶先导产业。把科技、人才、资金、市场和资源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产业优势,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推动原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性服务单位转向企业化和产业化,推进为单位自我服务的部门社会化,从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社区管理进程,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在巩固和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 总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有广阔性,又有局限性,只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产业结构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的前景是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