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阶段,正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我们面临着全国性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四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也对我们产生了较大压力。五是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较差,产业结构调整普遍存在低起点、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利局面。 (二)机遇 一是面对全国经济加快发展的形势,全市上下都形成了加快结构调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最大的机遇与动力。同时,巧家县委、政府已形成了“发展是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巧家所有问题的关键”的共识,奏响了开放活县的强音;二是中央、省、市相继制定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为贫困地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三是中央加快中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创造了政策环境,同时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为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四是加入wto后可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项目;五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内需,扩大消费,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债券、贷款支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对策与建议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方式来规划农业;用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标准来审视农业;用大农业、大环境、大市场的观念来发展农业。为此,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充分利用资源为前提,逐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区域明显、特色显著、产销衔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面实施“品种、技术”更新工程,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努力构筑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新优势。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突出三个围绕,注意四个问题,增强五个意识。“三个围绕”:一是围绕市场搞调整。要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引导和组织农民调整市场所需的产品,做到产品围绕市场转,市场需求什么就调整什么。二是围绕区域特色搞调整。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传统产业优势,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知名度、外向度。三是围绕农民增收搞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把农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结构调整成效的主要标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个问题:一是必
须以资源比较优势为依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经济,努力延长产业链。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依托初级产品的优势产业,努力延长相关产业链,培育特有产品,不断提高质量,把特色经济做大做强,做出规模。二是努力推进技术进步,为产业参与竞争打好基础。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关键是要培育出有技术进步支撑、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三是依托企业规模扩张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优势企业代表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方向。优势企业的扩张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四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努力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决禁止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积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五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农业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开放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意识。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调整思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