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统计论文基层统计之我见

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3、行政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统计法》虽然颁布了二十多年,云南省也制定了相应统计管理条例,但由于实施的范围较广,对象又主要是各级领导机关,所以在执法中难度较大。加之,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4、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三、解决基层统计工作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2、狠抓培训,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增加统计

经费,确保统计功能的发挥

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政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从政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乐观自信秘书论文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医…
       乐观自信秘书论文2
       论文选题重要性
       论文理论方法
       论文材料和语言方面毛病
       秘书毕业论文答辩前准备
       秘书毕业论文文风
       毕业论文语言
       毕业论文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
     
    检察院侦查工作情况报告
    市政府效能建设会议讲话
    农村住房改建讲话
    办公室员工实习报告
    镇长经济总结表彰会讲话稿
    离职市长演讲材料
    对三项教育一些熟悉
    市直机关聘用工勤人员管理办法
    市相关干部在科技会的发言
    幼儿园教学计划200
    统计网站工作方案
    统计局委托统计调查管理办法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统计法宣传活动方案
    提高综合统计工作意见
    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报告
    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实施意见
    加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工作意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意见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指导意见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