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论点相联系。假如在行文中想不到恰当的例子,你就要写自己或别人,按照文意,需要什么样的论据就写成什么样的事例。也许有人说这是杜撰例子。我认为总比没有论据要好得多。这也为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尽管我不赞成这么做,但在中考和高考中却有很多考生这么做了。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四、号召末问叹首先引文概括出论点,然后在道理上正反对比探析,再摆事实进行论证,最后号召性结尾,而且要反问作结。假如不用反诘作结,若用感叹句结尾也很有力度。假如运用两个或三个感叹号,连用两个或三个问号,问号和感叹号共用更显得有力度。有的人认为反问句和感叹句难写,其实并不难。凡是陈述句都可以写成反问句或感叹句。因为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只是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须知否定句的反问才表示肯定,而肯定句的反问才是否定。这种写法恰恰是符合人们常说的写议论文的一般过程。提出新问题:引论或绪论即“概括出论点”;探析新问题:本论即“道理论正反”和“再举一二例”;解决新问题:结论即“号召末问叹”。而就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看,也是俱全的。以上一般为立论文的写作过程。所谓的立论文,就是从正面提出观点,加以探析论证。而驳论文则往往树起靶子,然后摆事实讲道理予以批驳。最后依然用号召性结尾。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给材料自己命题的议论文,有的人认为就是读后感。其实并不然。当然和读后感是略有相似。还要说明很重要的一点,有很多人不会拟议论文的文题。就在阅读材料后,概括出论点的时候,议论文的题目就已经拟出来了。我以为拟题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是最好的有三种:论点式,如《男儿当自强》;论题式,如《学和问》;比喻式,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什么样的文题,必须鲜明,有深度。因为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议论文的题目必然能打动读者。多少人不都坚信“读报看题,读书看皮“的原则吗?这就更能说明题目的重要性了。下面有这样一则材料:万人马拉松比赛,金牌只有一块,可另外9999人为什么还参加呢?有人命题:《重在参和》;有人拟题《辉煌不舍执着》;也有人写下:《爱拼才会赢》。通过比较可知,最好的是最后一个。总之,文无定法。一旦把握规律,入格易,破格更易。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写和改的前提是要勇于写。要想写出好文章,还必须多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克隆学形式,独特才创新。事实证实只有能在观点、结构创新的文章,才能在中考、高考中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