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
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和前者为公共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和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语,而后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
所以,我们在学生英语写作之初时,引导他们弄清所写文章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写作时如何选词组句,可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例如:我们在写一篇游记时要用到下面一个句子:"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公尺的衡山之巅祝融峰。"可译为:我们可以从……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用短句表示,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语体,另外,,顶峰,巅峰,与之同义的词还有等词,但更为典雅,正式程度高于,更高于再有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是用短句。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了比较正式的语言。但假如我们是在记录人们交谈中听到下面这样一些简短而连续句子:"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公尺"则译为这样较合适:,这就是语域决定作用的初步体验。
四、语域使用应遵循的要求
在语言是否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的制约下,写作中语域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合乎规范
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相关性和相通性是词语跨域使用产生的基础,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这些关系使人们可以通过比喻、借代、引申的手法进行表达。如:""一词译成汉语"臭虫"。其电脑术语义指"系统、设备或程序中的一种错误或故障"。"臭虫"获其殊荣完全是因为搔扰电脑科研人员晚上工作,遭人痛恨而得。这就要求人们在选择词语时,注重使用词语中最具普遍性的意义。要多模拟原汁原味的精美句型、短文,使用比喻、借代、典故等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理解其文化背景,适应交际的需要,符合词语规范化的原则,才能避免的。
(二)准确贴切
即()连贯性,一致性。可以理解为观念、思想、言论、推理等表达准确、合乎逻辑;前后一致;让人易懂。这就要求写作时明确试题规定的任务,准确贴切地选择词语有效地表达事物的概念和人的思想情感。如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词义就去跨域使用,必将会出现词不达义、张冠李戴的现象,达不到指称事物和目标读者交际的目的。如要表达的是演讲稿、发言稿,则语言必须符合口语习惯,随意体较为受欢迎,假如过多地采用正式体则显得教条、呆板,缺乏应有的生气活力,语言也就没有感染力。如: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到因果关系表达的丰富性及其文体差别,减少过分依靠死记硬背常用范式的熟悉度,我们从原因表达用词等其它因果标记(诸如,与,以及复合介词类(等)、名词类(等)、介词(等)、动词类(等)的语料的把握上,应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语境练习以强化域语知识的把握。
例如:(逗号显示非正式的特征)→用表共享原因可能更好,因为本句重点说明我无法看到电视,进而为以后阐释自己对外界知识了解不多提供立论基础;但作者提供的原因并不直接,他所认为的共享知识"学校宿舍没有电视"并非一定共享。另外,指能力,实际上作者想表达不可能。
(三)避免滥用
即()凝聚力。凝聚力,可以理解为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思路清楚,支持有力,不写与题目无关的东西。为追求新奇、标新立异或故作高深,有人不顾是否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把词语跨域使用作为一种新奇、超常的言语方式大加运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