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加甄别不难发现,公安机关使用的“侦查预审文书”和检察院使用的“检察文书”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法院使用的刑事裁判文书、民事裁判文书和行政裁判文书有“法律效力”,这是由机构本身的性质特点决定的,了解了这一点再去记忆,则一般不会出现概念的混淆。
2、游离要点,废话太多
近几年,江苏省在自学考试的考试方式上作了调整,将试卷与答题纸分开,这非常有利于阅卷,但也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答题纸中的一些选择、填空以外的题目,所留答题的地方不多,要求考生必须精炼、简洁地回答题目,要有的放矢、一语破的。但这种改革形式,实际上降低了考生的得分率,假如考生在有限的答题空缺处未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则经常会失分。如1997年上半年的应用文写作试卷,题目如下:
下面一则消息的导语的写法比较规范,请你略作分析。本报讯:昨日从市新华书店教材发行部门获悉,我市200多所中、小学新学期所需140余万册教材已全部到位并分发至各校。13日各校开学,学生即能使用新课本。
今年春季教材到货较晚,70%的课本都集中在元旦以后抵锡。市新华书店教材发行部门的6位同志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困难,提货、运输、清点、分类,并分发各校,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共分发教材百万册。
这条分析题的题干部分已非常清楚地要求考生就“消息的导语”的“规范”略作分析。这里尤其要注重“导语”和“规范”几个字。即该题是就“导语”的“规范”问题进行分析。而要分析“导语”的“规范”,大致会涉及到“导语”在哪里,是一句话还是一段文字、导语的写法是什么、独特的导语有什么作用、对整个新闻的结构有何影响。基于这样几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范”:导语在开头;独立成段;概括式写法,概述该消息的基本内容;写出了消息最基本的要素;是一篇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假如不把这些规范完整而概括地归纳出来,则本题的得分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题目,其综合性要求高,答题要求全面而又凝炼,而不少考生只是答出了导语所在位置、该消息的组成,没有能够就“规范”全面分析,当然得分不会高。类似的问题在试卷中经常见到,试加分析,一是不少考生缺少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总体把握,抓不住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部分,而是面面俱到、浮光掠影、前后重复、平铺并叙,其结果往往是题目一缩小,集中到一个小的方面或要求概括、提炼,则无从下手、答非所问,答了很多废话、费了很大劲,还是没有答到题目的要害。二是学得不扎实,很多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善于由此及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