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什么是选区?选区是指按法律规定选举人大代表的区域。选区是选民进行选举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当选人大代表的活动区域。选区一般是按照地域大小,人口多少和应选代表名额来划定。选区是保证选民行使选举权利,选出自己同意的代表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四个特性:1、功能具有单一性;2、选区选举活动具有完整性;3、选区与选区之间的选举活动具有封闭性;4、选区的存续时间具有届期性。
怎样划分选区?应坚持四个原则:①属地原则②人口原则③代表限额原则④方便选举原则。
1、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和工作单位划分。总的原则应当是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便于选民了解和监督代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在农村,根据居住状况、人口多少和应选代表名额划分选区。人口多的一个村划分一个或几个选区,人口少的几个村划为一个选区;在城镇,人口多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委员会可以单独划分选区,人口少的单位,可以按行业或几个单位划分为一个选区。
2、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举1-3名代表划分。
3、按照“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等”。两个大体相等的原则体现了选举权的平等性。当然,大体相等不是绝对相等,绝对相等做不到,大体相等是可以做到的。这就要求在分配代表名额时,不简单地按村、居委会划分选区,而要先计算出城镇和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然后按照人口居住状况和应选代表名额去划分选区。例如,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人口数,不是选民数)是1000人,那么,1000人以上的单位可以划分为一个选区,选举1至3名代表,不够1000人的,几个单位联合划分为一个选区;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000人,4000人以上可以划分为一个选区,选举1至3名代表,不够4000人的,相邻的几个村划分为一个选区。
如何做到两个大体相等,需要划定一个量的概念,通常的做法,即上下相差不要超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25。例如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000人,划分选区时,可以按上限4500人,下限1000人选举一名代表。
五、关于选民登记
选民登记是国家对于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上的确认,以保障选民的民主权利。选民登记,就是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做好选民登记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宣传选举法,使选民了解谁有选举权,谁没有选举权,便于选民监督选举。
2、确定选举日。选举日由选举委员会确定。在一个市的范围内,只能有一个选举日,选举日的意义在于:一是规定选举日期,二是确定是否年满18周岁。选举日进行选举确有困难,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推后一两天,但不能提前。
3、对选举工作人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把握选民登记的规定、
工作方法和步骤。
4、按三增三减的方法进行登记。凡是上次换届选举时登记的选民名册保存完整的选区和单位,以上届选民登记名册为依据,将上次选民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从其他选区迁入的,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核查准确后,进行补充登记;将迁出本行政区域的死亡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核查准确后从选民名单上除名。当然,没有参加乡镇换届选举的不属于市级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事业单位,仍要重新登记。选民资格被确认后,发给选民证。
5、有选举权的进行登记,没有选举权利的不进行登记。哪几种人不进行登记?一是不到法定期年龄,即不满18周岁的公民。计算满不满18周岁,一律以选举日为准;二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三是因反革命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被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