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建设与治理方法
26
200—400米跑道灯光球场(带看台)1个3.3—3.6设于县城2000座左右游泳池1个0设于县城一个赛池练习房1个1—1.5篮球或棋类等活动总计 规定说明:
1、人口含市郊,含下限不含上限。
2、“用地”指向公众开放、锻炼、观赏、练习设施及用地,不含学校、单位内部用地,为最基本项目,对有民族特色和有条件项目不受限制。
3、用地定额须另行安排停车用地。
4、用地定额计算。
由两部份构成:体育设施基本用地(赛场+看台练习场,安排一般性比赛)和其它用地[观众集散(0.3平方米/人)+联系道路+绿化(30%)附属设施(30%),占总用地35—40。
5、泳池用按水面面积4倍计算。
6、(1)体育场:400米跑道(中小含足球场)和固定道次,6跑道以上,有固定看台室外田径场。
(2)田径场:400米跑道(同上),不设固定看台或200米以上不足400米环形跑道室外田径场。
(3)体育馆:有固定看台可供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比赛、练习室内场地。
(4)游泳池:钢混或砖石结构,人工引水室内外泳池,室外有固定看台(室内无)。
(5)灯光球场:有固定灯光设备、有固定看台专供篮、排、手球练习比赛室外场地。
(6)射击场:建有靶沟、靶档、靶篷的室外场地。
四、县级体育场的治理
1、体育治理的定义
体育治理是广义的,而体育经营是其中一部分。同时与体育行政治理的相同之处是目标一致(高效),方法一致,但手段不同,行政治理是通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起作用,而体育治理还包括用其它各种手段来实现。
在文献[4]中对体育治理的定义是“通过对全社会的体育工作实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服务),以取得最佳效果”。
①宏观治理。
国家体委在文件(22)中对县级体育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体育法》和《纲要》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有利于为我国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服务,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硬性要求“设立主管体育的行政机构,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和治理体育工作”并在其之下设置业余练习、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体育场馆治理等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乡镇体育指导站(或依托乡镇文化站),配备专(兼)职干部”。这为体育设施的宏观治理,打下体制上的基础(目前胰级体育机构的编制受宏观调控影响)。
此外,在法规(6)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作: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治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提供便利条件”。
②体育治理体系(机构、人)。
③被治理体系[人、财、(场所、器材)、时间、信息]
④体育治理过程的特征(循环提高见下图)。 (a)周期性
(b)目的性
(c)重复性
这是美国学者德明提出的动态循环图。
2、体育干部的治理
①现状:
原来治理人才较少,文化知识煽低,年龄编大,专业结构欠合理状态有了一定改进,尚有不尽人意之处。
②选拔:
委任制、选举制、考试制、招聘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写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