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建设与治理方法
投资控制。投资总目标,是投资控制的根本目的。如某体体育馆总投资为300万,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层层实现项目功能,造价和质量的优化(并非越省越好),使总投资不大于计划投资,即动态投资应满足下达条件:
决算(竣工、营运)不大于预算(初设阶段)不大于概算(可行性阶段)。
在上述过程中,要注重全安过程控制,非凡是前期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下图是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不同阶段对工程经济性影响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投资费用变化之影响度(%)。由图可见对总投资的影响度:
初步设计阶段:75——95%;
技术设计阶段:35——75%;
施工详图阶段:12——35%;
施工补充阶段:<12%
可见决策者在当初“定盘子”时“拍扳”极为重要,要瞻前顾后,考虑市场经济规律。既要卓有远见,留有发展余地,又要立足实际进行限额设计(当前投资能力),分期分区实施。而半拉子工程,拆拆迁迁工程是不乏先例的,如有的体育场馆到了施工图阶段或开工后,再反过来做初设时方案比较(如设综合体育馆还地若干单个功能房),无疑会延误工期,造成巨大的浪费。
(3)设计收费和设计投标
遴选有较高资信的设计单位,使体育场所成为本县(市)人人称道的公共设施,又有利收费一改过去按每平方米综合估价方法,而是采用以工程概算为基数的费率标准(小型按施工图预算为标准),即300万以下一至五级分别为2——1.2%;301——1000万对应为1.9—1.1%,级差为0.2%。
(4)、施工单位招标:
在建筑市场规范化治理时,对较大体育项目施工逐步由“内定”向公开招标转化,这有利于全成质量治理。值得一提是必须依法选用有一定级别的建筑企业施工,而由私人介绍的农建队虽报价低,但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外地工程队须持进入该地区的准许证方可承揽业务。
5、体育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1)投资框算所依据的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仓促上马,来不及研究。
(2)投资(概预决算)计算方法(单价、定额、台班)不科学。
(3)计算数据水分太大——如开挖工程量乱框,附属设施随意圈定,为了争立项,故意“钓鱼”,把造价压低,以后再向上级要(如上级仅补助几万元,无其它资
金来源)。
(4)各设计阶段未作限额设计(如将原水泥地板改为木地板,一般室内装修改为豪华装修,自然通风改为中心空调……)。
(5)价格上涨过快(未作动态概预算)。
(6)规划大变动(如将原来体育馆改为体育中心)。
(7)施工中不可预见事件(如地下文物、爆炸物、水灾等)。
(8)设计、施工中费用失控(一般弊病是仅对质量注重,而花钱则为“实报实销”)。
(9)领导机关瞎指挥,盲目拍板(首长工程、立碑工程,可能出现发点好而效益差的现象)。
(10)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互相扯皮,内耗大——可通过体制改革、一体化、总承包来解决。目前常见的是建设单位既是业主又是治理部门,这种不规范的“双重”角色将使“下属”单位无所适从。
1、投资控制措施
(1)可行性报告阶段
a.组织措施
包括体育项目治理的组织结构,落实人员、任务及分工、编制工作流程图(工作顺序、组合、重点、难点网络图),组织设计方案竞赛和招标。
b、经济措施
包括编制投资规划(目的、总额、可行性),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写作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