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因此,抗议日本行动不应简单化,宜进一步上升到有理、有利、有节的理性层次,将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行为与日本人民以及中日经贸问题区别开来,避免过激的抗议行动被日本右翼利用,成为进一步推行反华政策的借口。
12.最有力的“抗议”就是加快发展自己
摘要:假如冷静分析一下日本为什么会一再挑衅,我们就会明白我们应该做什么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着实令一些国家感到了威胁。尤其以美日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总是在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的高速发展对日本也造成了威胁。20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才是日本的零头,现在已有日本的1/3,而且中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日本。因此,游行示威并不能让日本人真正害怕,让他们害怕的倒是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所以,作为民众在向世界表达中国人民感情的同时,要将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不懈工作的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知道,只有国家发展了、强大了,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3.爱国需要“激于义”而“止于理”
摘要:爱国需要“激于义”,这是一种基于对历史的清醒;爱国更要“止于理”,这是一种基于对历史的责任。爱国方式的理性选择,是一种胸襟;爱国情感的理智表达,则是一种胆略。日本右翼不顾历史、无视未来的倒行逆施,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日本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的爱国行为,既要顾及自己长远而根本的利益,不为泄一时之愤而损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大局;也要顾及中日友好的远景,不因言行过当、伤及无辜而授人以柄。原则上的据理力争,不应影响言行上的以理待人。经贸的合作、民间的交往,从来都是双方互动、共同依
存的。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日资企业中,有许多是中国工人。有无数的日本人在中国,也有无数的中国人在日本。传统关系上的“一衣带水”在现实利益上的“连筋带骨”,尤需我们在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上,从民族大义与国家大局出发,“激于义”而“止于理”。
14.理智彰显大国风范
摘要:面对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真相、美化侵略史实的种种行为,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受到日本右翼劣行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但在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后的今天,在国际国内各种形势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我们在坚持我们的立场、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的同时,更要增强我们的大国意识,维护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国民形象,彰显一个大国的风范。
所谓大国风范,就应要有大国胸怀。大国风范,就是要有大国眼光。就要善于把握大势、把握大局。在任何复杂多变的环境里,都要头脑清醒,保持理智和冷静。
15.德国永远是日本的镜子!
摘要:德国人把德国的荣誉、德国人的尊严与纳粹帝国分开,与希特勒分开。现在,在欧洲没有人对德国在二战时期的暴行耿耿于怀。没有昔日被侵略的国家和德国争议战争责任问题,也没有国家会质疑德国的历史教科书在隐瞒事实。但日本当局却通过右翼编纂的历史教科书,隐瞒历史,漂白史观,将日本“军国主义”从“加害者”变成“受害者”。修订的教科书把当年的日本美化成整个亚洲的解放者,把日本发动那场战争的目的描绘成从欧美国家的压迫下解救亚洲人民,不仅扭曲了历史,而且是对受害国家、受害人民的莫大欺侮。篡改的历史教科书,与世人的认知和历史证据相去甚远,这是人类文明与人类良知所不容的!
16.不能再走闭关锁国的老路
摘要:对这样一个邻邦,我们自然是怒其不善,恨其无情。但社会是不断进化的,日本的过去不等于日本的今天,日本的今天也不等于日本的未来。社会发展到了21世纪,跨越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