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止,干脆利落。原文的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同志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原创: 】,职责光荣而任务繁重,道路广阔而充满挑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用我们的不懈奋斗和辛勤汗水,共同创造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五种模式:总结性结尾。就是把讲话的内容加以点题性总结,归纳概括讲话内容的主要精神,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主题,给人以精华的感觉。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领导讲话快结束了,再归纳几点或者重复告诉大家讲话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结束全文。如:邓小平同志《在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1981年6月4日《人民日报》),其结尾就属于这一种。在前面已经说了宋庆龄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为什么要纪念她,可是在讲话即将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又概括地总结了宋庆龄一生的功劳和情况,他郑重地告诉人民:“宋庆龄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她当作自己亲密的战友、同志和可敬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宋庆龄同志逝世以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宋庆龄同志永远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永远活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悼念宋庆龄同志,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完成统一的神圣大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这种写法很值得人们回味。再比如毛泽东同志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实用文体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的结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