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写作要做到形象生动,血肉丰满,必须在选材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掌握,二是精选细节。详尽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如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模范通信站”的总参某通信站的事迹写作,作者先后对该站各个层次的官兵进行过调查,几乎每个官兵都提供过书面材料,对曾经在长话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女干部的“男家属”,也多次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采访,为写好材料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已掌握的材料,一定要精选能够突显人物心灵境界的典型细节,将故事推向高潮。我们在读孔繁森事迹时,落泪的是他第二次进藏前在老母亲面前长跪不起的细节;读李国安,感动的是他身穿钢背心,拄着拐杖,在大漠中奔走的镜头,因此,选准选好细节,对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作用巨大。
(四)用材要巧:点面结合,以少胜多
巧用材料,首先要学会用点睛之笔,即对材料起统帅作用的思想观点。没有它,文章苍白无力,痴呆无神。如某“模范通信站”苦练精兵的经验中,有这样几句话:“长话站的历届班子都强烈地意识到,作为军委台的传令兵,基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围绕保通畅这个经常性中心工作来抓。一个‘通’字,是传令兵的永恒主题,任何时代都不能动摇;一个‘通’字,又是长话站的生命所系,任何工作都要用它来检验。”精辟之语,使文章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巧用材料,还要学会使用表现全局的概括材料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个别材料。如:“在该站,官兵们加班加点苦练业务技术蔚然成风。14岁的小兵王宁宁到该站一年,没逛过一次商场,没看过一次电影,背记号码却达2000多个,练就了能同时处理4件电话的硬功夫,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目前,该站70%的人员达到了二级以上技术能手水平,超出全军规定的一倍多。”这段文字,前面用的是个别材料,后面用的是概括材料,从点、面两个角度反映了该站苦练技术的情况。
(五)创新要奇:着眼问题,突出个性
总结典型材料一定要从典型的自身特点出发,针对主要问题寻找规律。一些典型材料写作失败,往往是由于想“面面俱到”,结果丧失了典型本身最具个性的东西而流于一般化。因此,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好”的原则,着力反映典型的突出个性。同是落实上级的指示方针,本单位与他单位不可能完全一致,突出不同点,抓住个性反映,就会较好地出新出奇,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