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普及推广。
(三)正文(主体)
典型材料的主体多为向心式结构,即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安排材料,理论概括为纲,事实叙述为目。材料的安排也以横式结构为主,即按照材料的性质从逻辑和事理的角度组织排列。这种写作特点,典型材料的本质挖掘与结构提纲的编写就显得十分关键。如某团实行基层干部换岗锻炼的典型材料,三个部分的小标题为:
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把换岗锻炼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同单位情况和干部的特点,采取多种换岗形式全面锻造培养干部。
按照干部成长和基层建设规律,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全程规范换岗锻炼。
有了上述三大块的结构安排,剩下的写作就方便多了,只是如何精选典型事例充实文章了。
三、典型材料写作技巧
(一)立意要高:反映时代,指明方向
典型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经验事迹,不同的典型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一般来说,越是能够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事物发展方向的典型,指导意义就越强,价值就越高,影响就越大,这是衡量典型的标志,也是衡量典型材料写作成败的标志。
站在时代的高度挖掘典型的意义,是写作典型材料的基本要求。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形势的产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又是单个的个别的现象,写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去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通过典型这个个别,指导整体工作,推动全面发展。例如,成都军区某炮团落实江主席“五句话”的基本经验,就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高度,站在实现国家和军队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进一步提高对落实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重大意义的认识的高度来深刻挖掘,从而起到了推动全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抓好‘五句话’全面落实”的重大效果。
指明方向是典型的基本作用。典型的价值在于引路。典型必须以自己成功的做法回答问题。要回答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但又缺乏有效解决办法,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又都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例如,一项新政策出台了,怎样贯彻?新条例颁发了,怎样落实?新情况出现了,如何解决等等。没有典型,就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也就没有方向,从这个意义说。典型不可或缺,写典型材料回答新形势下突出的矛盾和基本问题不可或缺。
(二)结构要实:寻找规律,理性提炼
写典型材料关键是写思想,找规律。对一个典型材料来说,写清取得了多少成绩,立了多少次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都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找到事物的规律,启示人们把握这些规律做好工作。因此,写作者必须独具慧眼,善于透过事物的纷纭复杂的表象看到它的本质,抓住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例如,北京军区某部三连指导员王志刚带兵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效果很好。这样的典型很有宣传价值,然而,挖掘本质,寻找规律并不容易,即使身边的人,一时也难以说清。这篇材料的写作者经过对新时期带兵问题的回顾反思,不断深化认识,终于抓住了事物的规律,即观念新,兵好带,带兵人要善于用新观念带兵;一是用现代知识开阔士兵眼界;二是用竞争意识激励战士奋进;三是用条令条例培养战士法规意识。这三条,既是经验,又是规律,是带有鲜明的新时期治军特点的规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选材要精:概括全局,精选细节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