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说起这篇述评,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我正担任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总编辑老范开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来,要我们写一篇怎样把国有企业搞活的述评。我绞尽脑汁,成稿一篇,题目叫《怎样把企业搞死》。为什么如此着笔呢?因为,只有搞死一部分企业,才能把大部分企业搞活。文章这个立意,得到老范肯定,但他说题目肯定不行!中央才开会说怎样把企业搞活,你就来一篇怎样把企业搞死,这不是对着干吗?不过不要紧,可以改一个题目。下午,他把我叫去说,国枢,题目已经想好了,就叫《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你看如何?我一听,太棒了!文章发在次日头版头条,在读者中反响很大,因为当时还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提出问题。
这篇述评,也是三段式:
第一,是什么?主要讲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国企建了很多,整体效益很差。
第二,为什么?为什么整体效益很差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本该淘汰的企业,总是淘汰不了。文章以日常现象作比喻,写道:苗圃中,种了不少小苗,本来长势不错,但到一定程度就没法再生长了,因为树苗太多,非常拥挤!阳光呀、空气呀、水分呀,都不够。怎么办呢?给它增加阳光,夜夜照明,还给它吹风,给它施肥,行不行呢?还是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果断间苗!只有让少数树苗死掉,多数树苗才能成活。自然界如此,企业界不也一样吗?
第三,怎么办?怎么才能让一部分企业死去呢,标准是什么呢?死去的企业财产怎么处置、职工怎么安置呢?文章提出了企业破产和职工的保险安置等问题,这在经济报道中算是提得比较早的。
前不久,看到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写的一篇述评《关注和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文章揭示了我国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经济趋势,即企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文章分作三部分。
第一,是什么?当今中国,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利润普遍减少,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是企业能源成本上升,不可逆转。二是原材料价格上升。三是运输成本上升。四是环境、土地、环保等的投入增加。五是职工工资越来越高,人力成本急剧上升。六是进口原料等价格持续上升。总之,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各方面成本急剧上升,利润减少,所以,企业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
第三,怎么办?文章提出了一些应对办法,政府应当做些什么?企业应该怎么办?整篇文章,就三部分,写得很集中,也很精彩。
三段式写作法,听起来很简单,用起来却非常灵。一篇述评,只要认认真真把这三部分写精、写好,一定会受读者欢迎。比如,当前广大读者非常关心城市房价猛涨问题。倘若报社派出记者,认真调研采访,把全国主要城市房价的真实情况详细了解一番,写清楚“是什么”;同时,请教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及房产企业有关人士,摸清房价猛涨的真实原因,弄明白“为什么”;最后,再认真梳理解决房价猛涨的对策和思路,亦可借鉴一些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这样写出文章来,难道不精彩,难道没人看吗?
又如,前些时候爆发的朝核危机,人们也很关心。假如从“是什么”(朝鲜到底是不是进行核实验?具体当量如何?在哪里进行的?)“为什么”(朝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搞核试验?其用意何在?)“怎么办”(国际社会怎么办?中国怎么办?美国和西方国家怎么办?此事前景如何?)三段式入手,一定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述评写作三段式是个通例,几乎没有例外。但具体到某篇文章,又并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样样肝脏齐全,各自平分秋色。有的文章,可以重点写“是什么”,有的重点写“为什么”,有的则重点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