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要注重看“做功”。眼下有一种现象,个别干部工作不怎么好,但“唱功”很好,会“汇报”,叫你听起来头头是道、有板有眼。要特别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发生。要注重群众公论注重群众公论,实质上是群众路线在干部聘任工作中的体现。我们应该相信,任何时候绝大多数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是严肅公正的,群众眼睛是亮的,对每个干部基本素质如何、表现怎样,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只要充分相信群众,真心诚意地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意见,是可以对干部得出正确结论的。
要注重干部的道德人品“知识就是力量”人人皆知,但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人品就是力量”未必人人在意。 一位领导同志曾说过, 一个领导干部要实施有力的领导靠两条,一是靠人格的力量,二是靠权力的领导,人格好,能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这句话讲得非常深刻。实践一再证明,一个领导干部高尚的人品、人格,对下级、对本部能产生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这是任何“能力”和“本事”无法替代的,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做官先做人”这一条古训。要注重分析干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能否客观全面地看待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基础条件,是能否对干部作出准确结论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干部到一个各方面条件、基础都很差的单位任职,尽管他工作很努力,也很有能力,但在短时间内可能出不了多大成绩。如果仅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不利于鼓励干部到环境差、问题多的单位去工作,不利于弘扬勇挑重担的精神,同时干部也会感到不公正、受委屈,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干部的努力程度,看这个的进步幅度。当然了,对这些干部既要肯定成绩又要防止评价过头。还有一种情况,一个领导干部调到一个环境好、问题少的单位,有时也很难有“突破性”的政绩。实践中经常看到这种情形:使一个本来问题较多的单位“明显好转”往往还比较容易,而把一个本来“很好”的单位搞得“更好”则比较难。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单位的变化同其他事物一样,量变容易,质变难。所以,衡量一个干部的政绩,重要的是要对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作深入的了解,要坚持辩证法。
要注重反向跟踪
跟踪考察干部体现了重现实表现和今后发展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干部,还应注意回头看一看这个干部的成长轨迹。也就是说,来一个反向跟踪,到这个干部的前一个甚至前两个任职的单位去深入了解,弄清一个干部的历史情况,有助于了解这个干部的长基础、基本素质和起点状况。一个领导干部为政的声誉如何,往往是在其离任后人们对他或怀念赞扬或批评贬责,这种评价往往更客观、更真实、更准确,更能反映出一个干部德才上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