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描写要精当,语言要简练,对每个典型形象作三两句描写以突出特点就行。
(四)抒情法。——沟通心灵,引起共鸣。
1.直抒胸意法。
【例】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议论+抒情,引出比喻式论题,激发读者产生联想。
2.写景抒情法。
【例】群山连绵,我仰观巍巍珠峰;百川奔腾,我遥望浩浩长江;绿树参天,我凝视苍苍劲松;道路曲折,我寻找灿灿明星,星光下与坚韧为伴共奔前程。《坚韧伴我前行》
——写景+抒情,照应题目,提示中心论点。
【例】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一刻。可是,他们的名字却始终名垂青史,万古流芳。(2005年高考全国ⅲ卷优秀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写景+对比+抒情兼议论,照应“铭记”的话题。
【说明】描写要大笔勾勒,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共鸣,便于接受你的观点。如果精雕细刻,则造成文体不清,且喧宾夺主,无法突出正题。
3.以物喻人,塑造杂文形象法。——寄情于物,形象感人。
【例】鲜红如霞,耀眼似火。
在通往北京香山的路上,一排排不知名的红叶树,恭立于秋风秋雨中,摇曳着簇簇红叶,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无论这些赶去观赏香山枫叶的过客,是否向它们投去匆匆一瞥,它们都坚守岗位,始终如一。
俏也不争宠,艳而不为名。
一切只为坚守岗位,恪尽职守。
这不正是那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可贵的职业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说明】议论性散文塑造杂文形象是比喻论证的一种方法。它与抒情散文象征手法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以具体形象来比抽象的精神。不同的是抒情散文对象征体的描写具体,全文的重点是用拟人法描写塑造象征体的形象。议论性散文对杂文形象的描写较少,主要在首尾两段,或者只在最后一段引进杂文形象,作简单描写后议论点明其比喻意义,而其本论部分,仍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
(五)叙事法。——趣事奇闻,引人入胜。
1.故事引入法。
⑴寓言、成语、童话或神话故事引入法。
【例】一只鸟在飞,它的母亲在某个目的地等待它的到达。它只知道母亲在远方等它,不知原因。它风雨兼程,急迫迅速。它需要到达。当它找到它的母亲,它向它母亲炫耀:“三天我飞了几百里,找遍了整个山林,我饥饿,我渴,我的羽毛掉了一大半。我觉得我很坚强。”
它母亲摇摇头:“你坚强,我承认。你找到了我,你这三天找遍了整个山林,你知道这个山林有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它摇头,满脸困惑。“孩子,太快的速度会让你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
速度,在现在的世界已被诠释得很完美了。人们走得不耐烦了,千百年历史的路沉寂在脚下,黄尘四起的时候,人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奔跑。抛弃老年破车,创造更年轻的工具,但人们似乎忘了牛的存在,因而忽略草原,一寸寸黄沙的侵蚀是一行行血泪的悔恨。人类想跑过大自然,跨越生命本源,寻找人造的天堂。美丽与错误共存的幻想,是否正在破裂?(2005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真正的天堂》)
——讲故事+议论,照应题目,暗示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