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类比起兴法;欲扬先抑法——以退为进,曲折有致;抒情法;直抒胸意法;写景抒情法;以物喻人,塑造杂文形象法;故事引入法;要首先说明故事原来的寓意。而后再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动物故事引入法,对高考散文开篇写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铺垫蓄势悬念法、反常法、叙事写人目的在于摆现象或举例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所以只能几笔完成、引述新闻时事法、摆现象,分析问题,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类比起兴法
1.动物类比起兴法。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可以起类比作用;还可以奠定情感气氛。写时要注意简短,点到就行,不要过长,以致入题太慢,影响下文的论述。
【例】虎啸深林,震慑百兽,这是强势语言的威力;鹦鹉学舌,招杀身祸,这是弱势语言的悲剧。短短三寸之舌,可骂死周瑜,可退秦师,堪谓有千斤之重也。(2004年广东高考优秀卷《千斤之舌》)——(续写、议论)+(对比+比喻+借代+夸张)。
【说明】要说“语言”,先说鸟兽,把鸟兽的叫声喻为“语言”,对比叫声强弱的不同作用,以此类比语言的重要作用,照应题目,暗含中心论点,说理形象生动。
【例】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冲破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奔向原野;海燕突破雷电的肆虐,迎来自由。
《自由》——排比+托物起兴,照应题目,引出论题。
2.植物类比起兴法。
小草是平凡的,但它默默地绽绿吐翠,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大地才充满生机;石子是平凡的,但它甘愿充当铺路石,它是自豪的,因为有了它,人们才有了道路;农民是平凡的,但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是自豪的,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有了具大的物质财富……(2004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我平凡,我自豪》)
——拟人写植物+大致排比,由物及人,段末照应题目,即照应中心论点。
3.其它自然现象或事物类比起兴法。
【例】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是和谐的自然美。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是和谐的艺术美。
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国富民强,万民同乐。这是和谐的社会美。
和谐即美,美即和谐。
和谐的社会之美,必须你我共同创造。(编者下水文章《你我共创和谐之美》)
——对偶+引诗写物+议论,引出论题。
(二)欲扬先抑法——以退为进,曲折有致。
即先放低的调子,抑制住某人或事物,然后再升高格调,呈现给读者一种曲折的美,使主题更加鲜明。
【例】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独上高楼》)
——“简单而明了”——“偏偏要”,说明生命并不简单,点明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的矛盾,引出论题。
【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引自广东2004年高考优秀卷《此时有声胜无声》)
——“无声胜有声”——“有声胜无声”点明中心论点。
(三)描写。——寓理于象中,通俗易懂。
1.景物描写引起法。
【例】轻轻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杯白开水,清澈透明,深吸一口热气,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寒,便瞬间全都体会到了。年轻人喜欢喝咖啡,因为浓郁;中年人喜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