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部门,紧紧围绕群众生育、生产、生活,及时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温馨化的服务。近几年来,共协调贷款300多万元,“三结合”扶持款7.45万元,先后帮助14户计生家庭解决了项目启动和资金周转问题。协调镇政府和民政部门对2户孤寡残疾老人*实施了安居工程,并给他们配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男到女家落户的*,因病致贫,村里为他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出资3000元进行了困难救助。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每年2次进村到人口文化大院组织健康查体,近2年来已帮助6名患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妇女治愈了疾病,对26名有生殖道疾病的妇女实施了跟踪指导服务,使她们消除了病痛困扰。村民zz、*夫妇,结婚3年不孕,到村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咨询,村计生主任将情况上报,在县计生服务站的跟踪指导下,于去年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到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村民*女儿出嫁、儿子参军,农业生产遇到困难,每到农忙时节,村计生协会都会组织人员上门帮忙。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物美价廉的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为群众的卫生保健和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村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闲有所乐。用村民们的话说,现在城里有的,我们村里差不多都有了,有些城里人享受不到的我们也享受到了,有了人口文化大院这个家,咱就没有啥可发愁的了。
三、文明新风劲吹,实现了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互动共赢
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充分利用,倡树了文明新风,使广大村民在优美的环境中情操受到陶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在优质的服务中生活得到实惠。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拓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的舞台,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渗透力。村民*,婆婆*年去世,为让公公*有个幸福的晚年,多方托亲戚、找熟人,给老人找了老伴,翻修了新屋,还为他们热热闹闹地操办了婚礼,“儿媳为公爹当红娘”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道德风尚的文明人。
独生子女户*,依靠“三结合”扶持款办起了“馒头房”,他做的馒头质量好味道香,很快在四邻八村出了名,现在年收入超过5万元,成了优惠政策的受益人和小康路上的富裕人。广大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在计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自主地确定生育计划,自觉接受孕前检查、补充孕期营养素、参加孕期优生监护,生殖保健知识水平明显提升,十多年来未有一例病残儿出生,成为生育计划的新主人、政策上的明白人、生育文化的现代人、优生优育的聪明人和生殖保健的健康人。*、*兄弟,最早响应村里的号召建起了沼气池。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全村80多的户建起了沼气池,村里街道上以往堆积的柴草不见了,家家户户内外整洁、干净卫生、讲求环保,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活方式的生态人。
人口文化大院作用的发挥,给广大村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水平、生活质量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计划生育有了新观念。到目前,我村已连续13年未发生政策外生育,村民张志明自觉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少了子女负担的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办起了照相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在他的影响下,*等2户村民也先后放弃了2胎指标,一心扑在勤劳致富奔小康上。二是家风文明有了新面貌。现在村里聚众赌博、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的没有了,邻里不和、不孝敬老人的不见了。今年6月22日,县民政局到我村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一上午时间就收到全村290多位村民的捐款4600多元,有的一家三代都来捐款,张树慈老人坐着轮椅来捐款,就连87岁高龄生活本来十分困难的张艳荣老人也来捐上了10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