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的人才基础。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研究开发并举的原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发展活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引进京津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进档升级。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城乡抓统筹。坚持走城乡互动、同步推进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把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确立四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城乡诸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理念。
社会抓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保障,所以要切实重视社会稳定。一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二是密切注视和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三是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四是注意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诱发的不稳定因素,趋利避害,妥当处置。
三、一些思考
县域经济的位置: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县,潜力在县,希望也在县。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树立坚定不移的发展观,协调发展的互动观,面向市场的竞争观,永无止境的进取观。
县域经济的构成:县域经济应是民营经济、开放经济、特色经济和产业协调发展型经济。即:以民营成分为主导,开放为载体,特色为重点,把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一要兼顾两大资源,两个市场。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在进一步巩固国内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放眼国外,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出口产品多渠道、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
二要兼顾发展特色,不断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潜在能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三要兼顾政策,抢抓机遇。抓住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投资拉动政策,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建立公平竞争的新机制。
四要兼顾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须坚持把控制人口自然增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高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