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镇*村通过探索实践,建立并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使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后
进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工业产值1600万元,农业产值1200万元,特产业收入2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
,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上看,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选准突破口,准确定位,引导群众闯新路。20*年,*村面对落后局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把重点放在了化解一家一户小生
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上,把扭转落后局面的突破口放在了以村民入股分红形式搞企业上。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村民
入股,筹资192万元,创办了机砖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当年销售红砖3000万块,纯利润2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实现集
体收入4.5万元,入股村民投资回报率达到30%,最多分得红利2万多元。与此同时,受上海《村讯》杂志关于“农民合作社试点经验”的启
发,广大村干部和村民萌生了发展合作社的想法,村党支部成员带领村民到南方发达地区农村实地参观,开阔了视野,加之成功创办股份制
砖厂的基础,使原本思想保守的村民对“合作社”这一新型模式有了深刻认识,在内心深处埋下了“抱团取暖、攥拳发展”的种子,同时也
使*村找到了一条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探索新模式,股份经营,带领群众奔小康。创办股份制砖厂,*村迈出了合作经营的第一步,在逐步探索实践中,*村建立并
运用“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1+2”股份经营模式先后创办了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机生产3个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0*年9月,由
1*户农民以生猪养殖合作的方式集资兴建了“众一”畜禽养殖合作社,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猪舍9000平方米,年出
栏商品猪26000头。合作社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20*年4月开工建设,四栋3600平方米标准化猪舍及内部配套设施已竣工投
入使用,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创产值1650万元,纯利润3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带动了周边700多个养猪散户。20*年10月,由村民
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村民以土地有偿流转的形式入股创办了“众一”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多万元,年生产各类蔬菜20万斤
,首批入股农民56人,目前入股农民发展到401人。20*年投资29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20栋,占地2公顷,现有食用菌棚3栋,单栋经
济效益6万余元;特色蔬菜棚8栋,单栋经济效益5万余元;应季蔬菜棚5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反季蔬菜棚4栋,单栋经济效益4万余元
。规划到2012年,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300栋,发展棚膜蔬菜2000亩,成为服务于长春、*的菜蓝子基地。20*年11月,由56户农民投资
入股创办了“众一”农机生产合作社,总投资460万元,购进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割机及灭茬、中耕、播种、喷药等大型机械42台,建有
农机库房1栋,建筑面积1*0平方米。20*年,机收玉米410公顷,深翻深松土地作业
面积530公顷,全村及邻近地方2000公顷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同时,彻底打破“土里刨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