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国税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就是要增加工作透明度,就是“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让民众的知情权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近年来,我们泰州市国税局以赋予群众知情权为中心,拓展公开渠道,完善公开载体,深化公开内容,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统筹结合,积极促进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整合资源抓创新,全面建设政务公开“两网互动”平台
政务公开的渠道很多,资源丰富。为实现资源增值利用,我们把“依托信息手段,整合现有资源,创建互动平台,提高监督水平”,作为创新的重点。
对内,从监督行政管理权入手,在全省国税系统率先开发政务公开软件。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我们从去年3月中旬开始,集中力量研制内部政务公开软件,于今年初全面推行。软件功能定位可以用“全、新、严”三个字概括。“全”,是指公开内容全。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将系统干部普遍关心和涉及干部利益的有关事项、容易产生不廉行为的主要环节,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对内实行人事、财务、行政、廉政事项“四公开”,共设置4个一级科目、19个二级科目、78个三级科目,覆盖了人、财、物、廉政建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新”,是指软件设计新。明确过程公开、主要环节公开、结果公开,每个公开科目都设计了流程图,实行流程按钮控制,杜绝人为干扰。“严”,是指公开程序严。本着“没有不公开的事项,只有公开范围不同”的指导思想,按照软件设定的规定程序及时公开,杜绝怕惹麻烦、怕担责任、回避矛盾而有意缩减公开内容的现象,确保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软件的研制和运行,引起省局领导的关注,先后两次赴泰作专题调研;并荣获市纪委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创新成果奖。
对外,从监督税收执法权入手,在全市市级机关中率先开通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根据市里统一部署,从去年4月底开始,全面清理审核税收执法权,做到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和行政救济等十公开,共清理上报税收执法权56项,并据此编制税收执法权职权目录;按照减少层级、理顺分工、提高效率、方便办事的原则,依法制定并公布税收执法权力运行流程图,标明承办单位、办理制度、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去年7月,在全市率先开通税收执法权公开透明运行网,向全社会公开职权目录和职权行使流程图,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建立权力运行记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市要求,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公布办税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和广大纳税人公开能够公开的各类涉税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备而引发的税收执法公允失范。这些工作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作为市级机关代表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二、健全制度抓深化,稳步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政务公开的“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方面建立了公开预审、投诉处理、责任追究、考核评议等具体运作办法,真正做到公示让群众明白、承诺让群众放心、监督还群众权力、追究为群众作主。
一是在公示方面,建立预审备案制度。对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干部普遍关心的重要事项、重要文件,实行“预公开”制度,在正式决定或发文之前,公布方案,下发讨论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进行调整修订后,再正式发布。如职权目录和流程图,都是几易其稿,才上网公开。对稽查办案、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收服务,以及人事改革、竞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