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其中,关键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同一整体。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动力,三者必须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题目的关键”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三者相辅相成、全面推进。
处理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一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基础。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捉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体制上的障碍。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心的宏观调控政策,搞好“五个统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同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同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主义*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以扩大*和健全法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三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文化等各个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续与发展并重,繁荣与治理齐抓,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本质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最大政治上风,脱离群众是党的最大危险。历史证实,什么时候实现了人民的意愿,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违反了人民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执政经验,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往的工作路线,克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少数人关起门来冷冷清清办事情的错误倾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要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