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步了法官的政治素养。
开拓创新才能适应
现代审判节奏
20*年新任法院院长赵永奇到*上任后,就提出了“科技兴院”的工作思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近两年来,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法院就投进57.8万元,加强了办公现代化建设,共配备了61台计算机,基本实现人手一台,建立了法院局域网并与省、市法院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设立专门上互联网的电脑室,方便干警上互联网查询资料。在法院门口的大厅设立了电子显示屏,转动播出开庭公告、法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法院对案件的管辖范围、办案流程、诉讼费收取办法、举报电话等院务公然的内容并曝光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促进了审判工作“阳光工程”,方便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视;设置了法律速递查询系统,干警能以最快速度查询到最新的法律、法规、规章,进步了适用法律的精确性;以前干警要学习时,经常要到处找学习材料,现在每个月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上局域网公布,干警可以方便地从网上查到;法院的文件、通知也在网上发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法院还切实强化电脑操纵培训,现在所有的法官都能自己动手制作法律文书,不少简易程序审理和调解的结案的案件,当事人当庭就可以领到由审判职员自己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缩短了办案期限,大大方便了当事人。
为了适应现代商品社会高效运作的需要,*法院还积极探索审判方式改革,特别是运用简易程序进步审判效率,减少当事人讼累。法院利用综合排除的方法,立案庭以简易程序立案,案件分配到业务庭后,假如审判职员以为案件复杂,再改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否则就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这样就扩大了简易程序审理范围。两年来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的2482件,占82.8%。积极运用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民商事审判中,坚持把调解手段贯串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调解中,找准热情服务与严厉执法的结合点,讲究调解艺术,注重调解效果。近两年来审结的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的1861件,占64.3%,调解工作取得了成效。20*年*法庭的调解经验在全市法院进行了交流,雷峰法庭获市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两名干警获省、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法官怎么比当事人还急?!”
一个好的机制能大大带动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创建一个竞争型的机制更是如此。20*年以来,*法院实行了末位轮空制,打破按照刑事、民商事、行政三大诉讼分配案件的老办法。由于基层法院大多数的案件是民商事案件,占案件总数的85%以上,而最少的行政案件,近些年均匀不过10件。按老办法分配案件,就会出现了有的庭室要忙得团团转,有的庭室无案件可办的窘境。法院按照“末位轮空”原则分流案件,由立案庭根据当日各庭室积案数,积案少的优先分得案件,积案多的就分配不到新的案件。实行“末位轮空”制后,法院还配套了以质量、效率为主题的“双比季度办案竞赛”活动,每季度评出优越奖二名,末等奖一名。获优越奖给予奖励,末等奖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罚。第二次获最后一名者,竞赛庭负责人应当向院党组说明原因;第三次获最后一名者,取消年度评先资格,院党组将根据情况对该办案单位负责人作出处理。这个措施公道地配置了审判资源,形成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良性循环机制,各个办案庭之间形成你追我赶、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