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设,增强开发区的集聚功能。在骨干企业培育上,突出培育25户重点骨干企业。采取政策化碳斜、资金扶持、领导和部分包帮等措施,搞好资本运作,主动挂大联强,进行资产重组,走低本钱扩张之路。
(三)在发展活力上,抓好产权改革和规范运作两大重点。企业的活力来自机制创新,取决于改制的进度和效果。在增强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上,重点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一方面,牢牢捉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加快“两个退出”步伐,对产权改革不彻底以及没有触及产权改革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行产权转让、拍卖、资产重组、依法破产等形式,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全面盘活存量闲置资产,让资产活动起来,实现更大的增值。另一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搞好改制企业和新办企业的规范治理,引导企业进行相互参股,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股,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四、深进挖掘资源潜力,着力培育后发上风
*市丰富的生态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终极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城市,将*建成烟台市的后花园和胶东半岛的自然至公园。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充分发挥自身上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经营,最大限度地把*的资源上风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特色竞争力。
(一)搞好资源保护,创造环境上风。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对此,*市牢固树立“大环境、大治理”的思路,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实行综合治理。主要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山区绿化工程。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开发方针,按照“山下水果山上林,丘陵薄地干杂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区林业,不断进步森林覆盖率。力争到“十五”末,全市林木覆盖面积达到1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二是实施流域治理工程。坚持以大流域治理为重点,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坚持节水保土和抗旱防汛并举,对*等五大流域全面治理,“十五”期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平方公里。三是实施矿山整治工程。坚持开发建设与植被绿化同步进行,在抓好矿产资源有序开发的同时,集中开展矿山整治活动,取缔无序开发,有效地控制和保护了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搞好资源开发,发展新兴生态产业。主要是处理好一个关系,抓好三大产业开发。处理好一个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果断克服短期效益思想,着眼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对资源实行选择性开发,果断避免破坏性、掠夺式发展。抓好三大产业:一是抓旅游产业开发。以“五山三园两水一神仙”开发为重点,突出抓好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展现*庄园文化、道教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特点。同时,以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争取用五至十年时间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成为全市的又一支柱产业。二是抓风力资源开发。规划在唐山、方山新上100台风力发电机组,既解决能源题目,又开辟旅游新景观。三是抓好新兴矿业开发。跳出传统的简单、粗放的矿产资源加工模式,走精深加工、高技术化的道路,依靠引进高新技术提升矿产资源的附加值。
(三)搞好资源经营,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把城市内外的各种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有效地加以配置、整合、利用,产生优于其他城市的丰富资源和综合竞争力。一是抓好城市品牌经营。牢固树立经营*的理念,坚持城市内外资源有机互动,各种资源有效利用,采取市场化手段,将*内外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