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充足的原料;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产出高质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而且产后的菌棒废渣又为果品和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机肥料。按照这一模式,在巩固进步果业这个支柱产业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链条向前与畜牧业对接,向后拉动菜菌业特别是食用菌产业的兴起,形成果、牧、菜复合体系,实现了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到目前,果、牧、菜三个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7%、12%和6%。这种模式被省农业厅称之为“*模式”。
二是拉长拓宽产业化链条,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
营。抓产业化链条核心是建立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一生产环节抓配套。围绕果品和菜菌业,主要是发展专用有机肥、农药、苹果套袋等行业,围绕畜牧业主要是发展饲料加产业,目前全市有机肥生产企业达到9家,年产量近10万吨;苹果套袋企业达到600多家,年产量20多亿个;农药、饲料企业达到3家,配套服务行业初具规模。二是产后环节抓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包装企业和贮躲、运输等流通企业,着力拉长、壮大农业产业链条。全市先后建立果品、畜产品、蔬菜等各类加工企业30多家,各类冷躲企业130多家,总蕴躲能力超过24万吨;配套建立各类包装、运输企业300多家。三是营销环节抓市场。重点发展规模化营销企业和国内外批发直销网点,全市共建立果品、大樱桃、食用菌等专业批发市场10多处,培育了宇冠果品团体、天誉公司、德丰公司等3家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农产品直销网点,在东南亚、俄罗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联络窗口,产品销往新加坡、美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坚持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构筑生态经济强有力支撑
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是基础,产业是主导。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也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市在确定“生态立市”战略的同时,提出了“产业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经济向低能耗、高科技、环保型方向发展,加速新型产业化进程。
(一)在产业项目上,着眼于生态上风和产业上风搞调整。一是把好项目选择关。始终坚持有利于生态发展的标准,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对污染重、能耗高、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不立项、不引进、不审批。近年来,全市共拒批此类项目120多个,固然在短时间内经济规模、财政收进受到了影响,但从长远看,全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巩固和进步。二是抓生态企业发展。坚持“科技兴企”,把培育生态环保型企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治理体系认证,堵住产生污染的源头。三是抓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依托生态上风、劳动力上风和农业上风,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发展有市场上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植针纺服装、食品加工、建材矿业、机电装备、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构筑符合*实际、具有比较上风、拉动能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在发展载体上,集中培植开发区和骨干企业两大板块。实践证实,要加快产业经济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龙头载体。为此,*市从实际出发,突出抓好开发区建设,努力培植骨干企业,以此带动全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开发区建设上,坚持高出发点、高效率,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引进内资、启动民资,突出环保型、高科技、园林化,在项目进区的同时,搞好环境美化以及配套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