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领导和一般干部,进行适当的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横向交流,也可以在部门与乡镇之间纵向交流,在对村中一把手的选拔,也可适当放宽条件,在充分对乡村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的基础上,采取异地交流或是异地任职村干部的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活力;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在年底考核中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和连续两年民意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低于60%的乡镇干部,领导干部应退出领导岗位或改为虚职,一般干部要向上级主管单位和组织部门汇报,采取清退或是待岗等措施。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教育广大干部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在全县真正形成一种尊才让贤、荣辱不惊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是探索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着眼点,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采取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适合乡镇干部的教育方法,形成基层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长期学习的有效机制。一是坚持经常性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充分利用乡镇这一培训教育中心,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内容的基层干部培训班,县委党校要对乡镇党校教师不定期的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乡镇一级教师队伍素质,同时,县委要有长期规划,选派县直政治理论强和专业技术好的干部、教师,下到基层进行授课。乡镇要采取积极措施,适当提供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等办法,鼓励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构建培训教育大格局。其次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定期举办乡镇理论学习培训班的,加强乡镇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在调研中,发现这两年基层干部都陆续前往邻近乡镇或是兄弟县市观摩学习,回来后思想上也确实充实了不少,有了不少想法。下一步,不论是县委、政府还是乡镇党委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每年都要举办外出观摩学习活动,有条件地乡镇要带领乡镇专业技术骨干和村干部前往内地经济发达区的新农村去学习。对地委以及县委设立的各类培训观摩基地,要进一步精心打造,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
三是探索以引导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工作为出发点,建立关爱基层干部长效机制。当前基层干部存在某些作风不实问题,与一些客观实际有着必要的关系。如不切实际制定的高指标,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各种会议和应酬,给基层干部形成了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浮夸虚报、弄虚作假现象。因此,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又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调动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基层干部对干好基层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帮助基层干部特别是刚从事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一些干部刚到基层工作,一方面对基层工作了解不够,对工作认识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一方面在基层工作可能思想上有些情绪,认为基层工作累、辛苦,自己的才能和专业得不到发挥等,老干部也有消极情绪,这都需要从思想上经常关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政治上,要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挖掘基层优秀干部,要有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只要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突出,都可以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不能够按照论资排辈,打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县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了一位基层农牧民干部和大学志愿者到乡镇政府班子任职,极大了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也要建立工作生活方面的有效机制,重视干部家庭生活问题。要逐步丰富基层干部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