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逐步改进教育培训效果,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各乡、村的发展实际,开办尽可能多的实用技术培训,如围绕我县的水产业发展,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定期邀请该校的专家教授为干部讲授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免费派出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经验;二是改进干部教育方式,加强对学习培训的督促和考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法,多方面、多渠道的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建立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制度。仅20*年至今,全县共举办县内及区内外,疆内外的各类培训班90余期次,组织乡镇机关干部、站所干部、村干部参加培训教育3980余人(次),投入6万元帮助229名村干部完成了中专学历教育。目前,全县乡镇机关、站所干部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72%,村干部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达5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达7%。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基层干部工作生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想头,经济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以“三项关怀”为抓手,逐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一是体现政治关怀。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在干部提拔或是交流考察中,将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时间加入到综合量化考核分数中,一年加一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提高乡镇干部年底评定优秀的比例,并优先考虑乡镇专业技术干部职称评定问题,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的指示精神,大力培养使用村党支部书记,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二是体现生活关怀。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配齐配全各类办公设施,在距离较远的乡镇设专门的干部宿舍,建立干部食堂,县委每月给予基层干部一定交通补助和伙食补助,乡镇对下派到村的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为基层干部购买配齐图书杂志、象棋、乒乓球设备等设施,定期在乡镇举办电脑业余学习班,专业技能学习班等,进一步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三是体现家庭关怀。对基层干部家属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乡镇干部家属发生的临时性事件给予帮助。并积极鼓励乡镇领导在工作地安家,对在基层安家的乡镇干部给予经济补助,对家属在县城工作的协调家属借调乡镇工作,并为子女就学提供各类方便,使基层干部真正能够安心“住读”。
三、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认识
基层干部队伍要有新形象,教育要有新举措,管理要有新机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并且有效的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形成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探索以基层干部“能上能下”为突破点,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长效机制。为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度。谈话方式采取对乡党委政府正职由组织部长定期进行谈话、党委政府副科级领导由党委书记或乡长谈话、乡镇一般干部以及村主要干部由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谈话的方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管理一级的上下互动约束机制。在实行季度绩效考核中,采取“记分制”,对季度评分平均低于70分以及年底考核评分总分低于65分的干部,由有关上级领导与其谈话,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提出要求,并责令干部本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对经诫勉教育仍不改者,由乡镇党委下发黄牌警告通知书,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降职或待岗处理;二是实行交流轮岗制。每年可拿出乡镇或是站所中的一些重要岗位,实行竞争上岗,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到基层重要岗位,增加基层活力。对掌握人、财、物等